投資電影票房分紅騙局案例
A. 投資電影的騙局有什麼套路被騙後如何追回資金
小編是一個特別喜歡看電影的人,但是現在騙子的手段也層出不窮,有的人甚至還打著電影的幌子騙人的錢。投資電影的騙局都有什麼套路呢?被騙之後如何追回資金?
三、結語
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不要隨便相信別人,雖然網路文化發展的速度非常快,與此同時也給很多人帶來了賺錢的機會,但是大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盲目相信別人。而且現在影視投資的市場太復雜了,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好的情況。
B. 影視投資 認籌電影股權 賺取票房分紅 詐騙 大家千萬不要做 這個是真的嗎
真的,這可能就是投訴信息,電影投資由來已久,在2018年開始遍地開花,很多不知道電影的投資者都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了投資信息。但是,由於信息差的原因,很多投資者在投資電影的時候被騙。
總結了幾點被騙原因,第一,不知道自己投資的電影成本多少;第二,不知道是否該電影對外出售份額;第三,被忽悠。
基本上99%的投資者都是上述的幾種原因,那麼投資的電影能不能中途退還投資款,或者上映虧損之後錢還能不能要回來呢。
電影投資要謹記一點,能賺錢的事情別人也不會找到你。如果被騙可以挽回損失:
1、聊天記錄;
2、合同,轉賬記錄;
3、金額大於5萬的;
如果發現被誘導投資了電影,不要遲疑,肯定是被騙,一定要盡快通過法律途徑挽回自己的損失。
現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小區、社區、寫字樓、電梯、樓道到處貼了謹防各種詐騙的預防知識,時刻提醒大眾謹防受騙,捂緊錢包。
可為什麼網路上的詐騙依然絡繹不絕,歸根結底還是一個「貪」字,莫名一個好友加到你,告訴你投資電影項目非常賺錢,並瘋狂的向你輸出各種盈利截圖,分紅轉賬,你就迷失了心智,失去了基本的判斷,慌里慌張的投錢進去,結果卻是騙局一場。
提醒各位影視投資維權需要收集那些資料:
1.投資老師或者介紹人推薦影視眾籌的聊天記錄(承諾收益);
2.認購電影時的入金轉賬記錄;
3.跟電影公司簽的認購合同;
拓展資料:
投資電影被騙的受害者,不要著急,收集上述資料,找到我司尋求幫助,助您挽回損失! 一般7-15個工作日出結果,我方承諾,不追回您的資金不收取一分錢。
一:真的影視投資款項是走影視出品公司的對公賬號,不是APP充值、網站充值、私人賬戶匯款等形式。
二:真的影視投資線下簽訂投資合同。簽訂的是具有法律效應的紙質版合同,切記不是電子合同。
三:真的影視投資收益主要來源是電影在影院上映後所取得的票房來結算。只有電影下映之後3-6個月,我們才能獲得收益,不存在短期收益。所以只要承諾短期收益的項目,我們必須拒絕。
四:如剛開始所說,投資沒有穩賺不賠。影視投資也是投資,也就會有風險存在。任何給你保證只要投資,就能賺錢的人,直接拉黑就好。
C. 最近微信認識一位小夥子,聊天非常投入,昨天他讓投資他們電影公司20萬元,請問這樣可靠
這幾年中國電影崛起了,突然之間影視投資項目被送到了普通老百姓的面前。是因為產業發展需要大眾的參與?還是因為資本寒冬需要大眾的支持?遺憾的是,真相還是那個熟悉的龐氏騙局。
線上電影投資騙局回顧
首先給大家回顧(科普)一下這些年很拙劣的線上電影投資騙局:
「聯合出品」,要麼是假冒「聯合出品方」騙取投資,要麼是騙取投資者成為「聯合出品人」。
「美人計」,網路上的「帥哥」、「美女」誤加微信,情感引導電影投資。
薦股群引向電影投資。
電影投資平台,類似於P2P平台,可自選影片,在線直接投資。
電影投資返利APP,在專門製作的APP上投資影片,每天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返利。
電影衍生品投資,後期可置換份額或票房。
電影份額炒作,把所謂的「電影份額」擊鼓傳花進行倒賣,甚至在「交易所」交易份額。
騙局1.0版本是讓你成為「聯合出品人」,直接「投資」拍電影,但是拍電影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大,而且大家都掌握了出品方真偽的查詢技能,1.0版本淘汰。
騙局2.0版本是炒作「電影版權份額」或「票房收益積分」。有的是通過購買電影衍生品換取票房收益積分,有的是直接把電影版權份額進行轉讓炒作,但是換積分一堆限制規則很麻煩,份額炒作稍高一點就找不到接盤俠,2.0版本不香。
騙局3.0版本是線下實體店套路,「電影宣發版權認購」友好又朴實的到來了。
線下實體店電影投資套路解析
實體店,有場地、有場景、有投資顧問、還有投資托兒。整個套路一上來,先進行洗腦教育。
洗腦
首先洗腦電影產業的發展成績,例如:國家要補貼多少塊大銀幕,全年有多少部票房上10億的電影,著重介紹小成本賣出超高票房的黑馬影片。先引起你的「極度舒適」之後,開始給你具體洗腦收益計算。「黑馬電影+直觀數據」,引發了智商的「極速下墜」。接著就開始洗腦為什麼要讓普通投資者低成本上車電影投資。
唉,「簡訊」一出手本該就此終結的騙局,結果還讓人反向走上「人生巔峰」。然後,指紋搭配蘿卜章,合同達成,坐等分紅。不對,坐等跑路。
對個人投資者的建議
電影產業騙局多,就算是真實的投資也風險巨大,實在是不適合普通的個人投資者。如果你非常看好電影產業,建議投資相應的公司股票,或者相關的行業基金,對於電影本身,吃著爆米花貢獻票房就是最好的支持。
D. 電影投資陷阱太深怎麼辦,改如何避免電影投資騙局老百姓應該如何慧眼辨別投資真假
正規的電影投資項目是真實存在的!電影投資其實一直都存在,直到去年才開始大面積的傳播!電影版權投資早在2002年2月1日就可以參與了,國務院432號文件《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完全合法合規!2017年3月1日國家又出台了《電影產業促進法》做了更完善的補充說明,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個人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電影攝制.給我們國內的影視文化行業發展提供了很多政策便利。因為電影是文化傳播的最佳途徑,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
投資即是存在風險,所以需要我們多方面考量,但是風險是可控的,根據電影的製作團隊,題材熱度,演員歷史票房成績,成本是否合理比較好回本、後期宣發力度等可以來把控風險,願您生活幸福,投資愉快!!
E. 電影投資靠譜嗎是不是真的有分紅
隨著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電影投資水漲船高,漸入佳境。但是如何去選擇一部好的影片進行投資卻成為了許多投資新手的絆腳石。如果您也想參與電影票房分紅,但又心存疑慮和困惑,我將用我的專業知識幫您答疑解難。
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電影票房分成以100元為例。
1.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專項基金----分5%=5元。
2.營業稅----分3.3%=3.3元
以上2項支出後,剩餘91.7元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瓜分。
3.影院(院線)----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62%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但院線為擴大市場份額和拉攏影院實際按2%~7%之間分,一般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線分4.59元,合計52.27元。
4製片(發行)----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43%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發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製片分34.85元,發行分4.59元,合計39.44元(象華誼自己製片和發行則全拿這部分)。
投資什麼樣的電影可以賺錢?
咱們要學會結合題材、成本、陣容、製造團隊、宣傳力度、上映檔期等多種因素歸納考慮,再去決議是否要投資
1.電影題材方面:一部好的體裁是電影投資成功的第一步,現在商場反映來看「喜劇」「軍事」「寫實題材」較受歡迎;
2.收益是核心:按照票房的分賬比例計算,院線票房必須到達成本的2.5-3倍,影片才達成基本的效果。我們要搞弄清楚這個電影,值不值得這個成本,再去考慮是否要參與投資。
3.明星陣容:跟著觀眾的觀影條件越來越高,合適的電影選擇合適的演員,才是最大程度的確保電影的質量。
4.主創團隊:如今的電影市場,喜歡有名氣的導演團隊等等。因為這些人不僅在影片製造上有自己關於電影的把握度,資源可以盡其所用,達到宣發團隊和明星的宣傳效果;
5.檔期:一部電影在製造完成後除了本身的質量外,最關鍵的因素莫過於排片的檔期了。對於影片片的片商和投資者來說,檔期就是票房收入的關鍵,選擇一個合適的檔期,在確保電影質量的同時,在宣傳上下足功夫,做好各類噱頭,形成熱點!才能與同期上映的電影中脫穎而出!
F. 投資電影如何避免騙局
大家好,我是影視熊先生,很高興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目前影視投資是最火爆的投資之一,畢竟只要涉及到投資就會出現風險和騙局。在這里熊先生給大家講解一下影視投資怎麼避免騙局。
投資者要搞清楚影片的真實性,資金的安全性,出品公司的資質。
投資總是存在風險的,所以投資者們要擦亮自己的慧眼,因為有的騙局真的可以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所以投資者們在投資的時候,要嚴格按照上面的步驟,小心謹慎,避免陷入投資陷阱。
G. 電影投資是騙人的嗎
聽說電影投資有騙局?
行業都有騙局,都是以高收益為誘餌,勾引投資者的貪心,騙取你的金錢,損害行業名譽。投資電影行業認證出品公司營業資質、打款使用公司對公賬戶、簽訂企業合同,時時關注影片進度,基本可以避開投資騙局,如果公司承諾已高日息周息月息返利,這種情況你就要小心謹慎,多以app形式行騙,網路已曝光,因為票房分紅利潤是電影上映3個月左右才會進入你簽訂合同上預留的銀行賬號里。
個人投資影視合法嗎?
合法的!之前很多導演有好的劇本沒錢拍攝,導致很多優秀劇本流產,最後通過眾籌達成所願,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016年的《大魚海棠》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這兩部影片火爆後,2016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發》,2017年3月份正式實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到電影投資中,而出品方也選擇了出讓影片的部分版權對外招募聯合出品人,達到已投資帶動宣傳的目的。
電影投資靠譜嗎?
第一:電影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
第二:項目由政策扶持,屬於合規合法,公開透明。
第三:投資是對公賬戶,對公賬戶跟銀行合作
監管,隨時可查到流水明細。
第四:投資前後可隨時上公司總部實地考察。
第五:投資後簽訂合同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所有的交易流程都是公開、透明的,廣電局可查。
銀狐影視有風控團隊,會對項目進行嚴格篩選。項目資質齊全情況下,出品方是最大的投資人,肯定會盡最大努力把影視項目做好,投資模式屬於風險共擔。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靠譜的投資平台至關重要,專業化的影視投資平台,專業的影視投資專家,優質的片子,豐富的資源,透明化的過程,都會幫助最大化的降低你的風險。通過出品公司直接轉讓電影份額來投資,和出品公司簽訂紙質合同,上面有正規合法的法律條款,簽字按手印加蓋公司公章,保證了客戶的利益。
H. 網上的電影眾籌真的假的
眾籌6000萬,回報20億,你心動了嗎?
2019年,內地電影年全年度票房達到了642億,已經實現2010年破百億以來連續10年的增長了。期間,國內電影票房冠軍從幾億上升到56.8億,讓很多人實現了一夜暴富。電影行業的欣欣向榮的景象讓很多人覺得投資電影是一個非常劃算的投資,所以近些年影視投資成為了一股熱潮。
2019年拿下50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部靠眾籌才製作完成的影片。
1600位投資人眾籌了6000萬,支持餃子導演製作出了國產動畫電影的黑馬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票房收入計算,這6000萬的投資可以拿到20億左右的回報,投資回報率高達330%。
看到投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高回報,你是否也會對電影眾籌有了興趣?
但我還是勸你,影視投資的水很深,不建議普通人參與。
第一,影視投資風險很大。
2019年內地電影銀幕已經接近7萬塊,觀影人次高達17.27億,全年共製作1037部影片。
從熒幕數量、觀影人次、年度票房等多方面來看,中國成為北美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票倉實至名歸,而且內地電影市場的增長還遠沒有達到天花板,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趕超北美,稱霸全球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市場近10年來的成績是非常鼓舞人心,但是問題也不可迴避的。
國產電影無論是類型片的豐富程度還是品質的方面都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即便向《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在國內拿下超高票房的影片,依舊走向不了國際,產生不了多少海外票房。
別看2019年年度票房高達642億元,但是累計生產的影片也高達1037部,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就拿走了近290億元票房,能夠上映的影片也才500部左右,其中多數影片都是在影院一日游的炮灰電影,總票房在萬元的一大把。
現在大導演、大牌演員的大製作電影,根本就不缺投資,輪不到散戶投資。像《長城》這樣10億元的大製作,都是有專業影視集團投資的,普通人像分一杯羹根本沒有可能。
而沒有名氣的導演、演員、編劇製作的電影極大可能最後出場的是爛片,這些影片能否取得上映資格都不得而知,投資這樣的影片,無疑是拿自己的錢打水漂,風險之大,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的。
第二,電影投資的騙局五花八門。
我有個朋友之前上班的公司就是拉人做電影投資的,每天的工作就是拿幾個不靠譜的電影項目忽悠外行大老闆投資,公司幾十個糙漢子都以一個美女和一個帥哥的身份去聯系投資人,把一些寂寞的老男人和富婆忽悠的神魂顛倒,即便不投資電影也會送很多禮物,就跟賣茶的套路是一樣的。
國家去年就發布過防範電影投資風險的公告,一般沒有電影投資經驗的外行人想要投資電影一定要謹防騙子。
第三,電影的製作周期長,回本的時間也很長。
除了以上所說的投資風險,投資也需要考慮投資回報的時長。就像王家衛拍攝《一代宗師》,劇本籌劃12年,拍攝3年,等電影上映結束後,分票房估計還需要一年,前前後後十幾年,如果你一開始就投資了,你能確保你有耐心等上十幾年?
而且影視劇放映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很多,明星的一個丑聞就能夠讓一部已經製作完成的精良之作徹底斷送和觀眾見面的希望,如果踩到這個雷,投資就絕對沒有收回一點本的可能了。
拍電影電視劇賺錢,這已然是一種共識了,但是行業繁榮背後依舊是累累血骨。
投資需謹慎,特別是投資影視行業。
1.圈套
非法斂財的《奇幻戀人》只是眾多電影眾籌騙局中的案例之一,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不斷發展以及單片票房紀錄不斷升高,也令部分人產生了想要投資電影獲取收益的慾望,不法分子正是看準了這點下套斂財。
除了以投資周期制定收益率外,還有的騙局則是以上映電影的票房表現作為分紅的標准,如對外聲稱「年息6%加50%的分紅,上映結束後統計票房將分紅打入賬戶,穩賺不賠」等。這種行為是典型的詐騙手段,除詐騙外,這種行為也擾亂了金融秩序,簡單來講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開小盤」,「只要涉及這種行為,100%會是騙局」。
將騙局披上理財產品的外衣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還有的騙局則是純粹的「真人扮演」。不法分子在網上認識受害者後,以異性的身份假扮自己事業成功,而方式就是投資電影且收益較高,隨後向受害者推薦電影眾籌項目,取得對方信任並從中騙取金錢。
2.溯源
在製作網站、App等平台的同時,不法分子也會對虛假眾籌項目進行規劃。其中,知名導演、演員參與的上映影片是首要選擇,原因則是該類影片知名度較高,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與此同時,不法分子還會偽造出與影片出品公司簽訂的相關協議,試圖向受害者證明自己可以對外出售一定的投資比例。等到受害者將錢通過線上打入對方的賬戶,網站或App便無法繼續使用或登錄,受害者再也無法聯繫到對方。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騙局越來越多並不斷被曝光,取得受騙者信任的難度也在增加,為了讓受害者相信自己,不法分子也會拿出自己的殺手鐧,通過簽訂投資合同、安排實地考察影視公司等方式打消他人的顧慮,但這也是整個騙局中的環節之一。
3.維權
「雖然在目前在影視行業有成功通過眾籌上映的電影,但網路上大多數電影眾籌都是騙局,並且形勢不容樂觀,」如果真的因為疏忽大意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選擇第一時間報警,因為這種「皮包公司」在被發現的時候肯定就已經人去樓空了。另外,在涉及錢物交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存與他人交流的對話以及打款證據。
「但更重要的是,作為大眾要對眾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是電影還是以其他名義發起眾籌,歸根結底眾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100%盈利,既然是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並且從市場分析,目前在電影行業中上映10部電影,其中7-8部可能都處於虧損狀態,更不要提能幫大眾盈利。
一部電影在開拍之前,需要持有《攝制電影許可證》的電影製片單位與所在地市級以上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各類影視文化單位攝制電影片,隨後在拍攝前將電影劇本更改送到廣電總局或相應的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備案。導演黃志勇指出,「目前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電子政務平台的信息發布中,會按月公布《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任何人都有權通過該渠道查詢一部電影的立項狀態,如果查詢後發現連劇本都沒有進行立項,眾籌更是無從談。
大家早提高警惕不要入了騙局。
隨著趨勢越來越明顯,更多的人開始加入到電影投資的行列,可是很多人都是沖動型投資,根本沒有考慮到投資影視行業的風險。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影視投資的全名,它的全名叫做「影視版權投資」。這一詞源於國外,流入香港,再到大陸,其發展史也是很悠久。
由於前期中國大陸影視行業發展緩慢,直到2014年,內陸地區才出現了第一家影視眾籌公司,期間出現很多眾籌成功的案例,比如《大魚海棠》|,《大聖歸來》,《葉問3》等高票房電影。
也就是說只要投資一部電影,賣了其中的版權就有收益的權利(也可以說是這部影視的股權)。一般購買成功過後,都會有一份版權受益書,這個時候你才算是真正的影片受益人。
其實,電影眾籌並沒有普通人想像中那麼簡單,裡面的水很深,而且有很多不合規眾籌,一旦盲目投資,很可能血本無歸。
很多時候你的錢根本就沒有投資到電影里,而是投給了各路非法集資份子,最後投資的錢都打了水漂。
即使你投資的影視劇是真的,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只有你投資的影視劇收視率火爆,大賣特賣的情況下你才能賺到錢,倘若票房不高,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你能賺到錢嗎?
好吧,就算電影非常火爆,票房很高,也沒有你想像中賺錢,比如去年票房特別高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票房很高,接近50億,很多媒體報道投資人大賺特賺,竟然有30倍的回報!
而且是立即打款給投資者,其中一位投資者竟然賺了一千八百萬!
事實並非如不負責任的媒體宣傳得這么美好!
哪吒當時的確有6000萬的製作成本份額面向個人投資者募集(當然加上宣發,實際成本遠遠不止這些),主要出品方確實是霍爾果斯可可,他們打錢看起來合情合理,實則漏洞百出。
首先哪吒還沒有完全下映,有很多影院還在上映的情況下就打款給投資者不符合情理。
一天沒有完全下映,就一天不能啟動結算流程。 就算是啟動結算流程,也沒這么快,影片的分成流程,短則3個月6個月,長則1年到2年,而且首先分錢的是院線,然後是宣發出品製作,個人投資者還得拿號排隊。
其次,哪有直接出品公司給個人賬戶做公對私轉賬的?
最後,哪有金額直接原封不動轉的?稅交了嗎?出品公司的稅交了嗎?個人所得稅交了嗎?
所以更直接一點,時間不對,流程不對,數字不對,稅務不對,形式不對,出品公司不可能這么快打款給投資者。
我們不妨認真思考下,很容易賺錢的項目能輪到你嗎?如果是大家都看好的影視劇投資,根本就輪不到你投資,只有三流導演拍的三流影視劇才能輪到你投資。
就算是業內專業人士,看走眼的情況也遠遠多於發橫財的情況,沒看各種票房滑鐵盧滿天飛么?
阿修羅建議了解一下。
上海堡壘了解一下。
總而言之,影視行業屬於典型的高收益,高風險行業,完全不完全適合個人投資者。
別的不說,大家看看各大影視公司的報表,90%虧本,你能成為10%的幸運兒嗎?
最後說一些忠告,如果你不懂這個行業,不了解這個行業,千萬不能投資這個行業,千萬不能讓自己的血汗錢打水漂!
支付寶app里有個 娛樂 寶,電影電視眾籌的,那種是真的,屬於理財類。
不過從眾籌投資到拍攝,上映,時間太久,而且不能准確確定時間及收益。
而且投資後,直到影視作品上映後才能核算收益,其間錢款不能提前取回,反響應該不是很好。
其它有什麼平台可以眾籌真不知道,不過影視投資風險也很大,不建議。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電影眾籌是真的,國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持,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但是市場魚龍混雜,需要仔細去辨別, 就跟你口渴了,想去小賣店買瓶康師傅,結果你買了一瓶康帥傅,你不能說康師傅礦泉水是假的, 只能說你買到的是假的。 這樣說應該能夠理解吧!
現在政策是支持個人投資者進行電影票房份額認購的,但是我要說的是請題主仔細確認項目的真實性在考慮是否投資,首先這個人給你推薦的「海賊王」系列劇場版電影是目前只能在日本上映,目前大陸上映是沒有官方消息的! 不知道是對面是在哪裡來的項目推薦給你,這個電影的出品方是東映動畫株式會所,目前還沒有其他聯合出品方,所以該項目存疑!不可信;
然後看她和你聊天的口氣,很像網上最近很火的「賣茶葉」的套路,我們影視宣發渠道是不會主動去添加好友的,這種人利用三方角色來進行宣發就很可疑了;
而且她還跟你說自己投了五萬,這個題主自己去考慮吧! 這類人99%都是騙人的,至於那1%只能給你保證項目真實。
真的還是假的這得需要你自己來辨別,影視投資是風險投資,不是保本收益,如果票房不理想的話是會虧錢的,關於風險其實就是票房,找到一個好的眾籌平台,能大大降低投資的風險,能保障資金安全。
如何識別平台可靠性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1:工商網上去查一下公司的注冊信息,營業執照
2:廣電總局的官網,廣電總局的備案拍攝公示,獨家授權證書
有真有假
首先這邊給您幾個方式去證實一個項目
影片審核報備,通過廣電總局查詢,影片是否通過審核
查詢出品方和服務公司是否正規,通過工商局網路
資金去向,資金只跟對公賬號進行轉賬,對公賬號對於公司是唯一的
法律合同,蓋有公章
應該是真的,因為你要弄一部作品的話要花不少人力財務。各個方面。
有個別真實的,一般都是小成本電影,院線能力差,基本都賠錢
真的,但是,只要承諾短期收益的平台都是非法融資
I. 女子入股電影被騙50萬,該女子是如何上當受騙的
丁女士前不久在網上認識了一名男子,對方自稱是影視公司高管,整日混跡娛樂圈,有著不少資源人脈,丁女士覺得對方挺有能力,又談得來,很快就發展成了戀人關系,在一次閑談中,張某說自己要投資入股電影,可以穩賺不賠,想拉著丁女士一起掙錢。丁女士覺得張某挺靠譜的,便投資了50萬元。之後,給對方發信息不回打電話不接,丁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3、被騙人上當後,再次挖掘,誘導被騙人繼續投資。
4、忽悠被騙人,什麼時候上映,拖延時間長,便於跑路。
J. 上海破獲4500萬影視投資合同詐騙案是怎麼回事
近日,上海警方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合同詐騙案。犯罪嫌疑人通過虛增影視劇製作成本、誇大預期票房收益,騙取投資人投資款,涉案金額超過4500萬元,涉及全國各地投資人260餘名。這也是上海市破獲的首起影視投資合同詐騙案。
2019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接到市民何先生報案:2019年初,滬上一家影視投資中介公司的員工通過社交軟體與他結識,並告訴他一個內部消息:年內將有一部成本高達2.6億元的大製作電影上映,上映前,可以通過本市一家影視公司參與電影的版權投資。
這名中介還一再聲稱,這部電影的預期票房保守估計可達20億元,以投資100萬元為例,至少可獲得360萬元收益,機會實屬難得。
這樣的好事,聽起來就像騙局。但何先生上網查詢後發現,這家影視公司的確存在,而且就是中介提到的那部電影聯合出品方之一。於是,何先生便通過中介公司與影視公司簽訂了一份《電影合作投資協議》,約定以50萬元投資款獲取電影0.25%的版權收益。
就在何先生坐等收益時,電影上映了。結果票房慘淡,僅有6300萬元,與中介公司宣稱的20億元預期票房簡直是天壤之別。此時,影視公司以票房不到預期為由,僅兌付給何先生1.3萬元,50萬元投資款等於是打了水漂。
本以為是時運不濟、投資失利,但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何先生在某網站論壇上發現,與他有相同經歷的投資人竟不在少數。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投資時獲知的製作成本不盡相同,從7000萬到2.6億元不等。感到上當受騙的何先生向警方報案。
(10)投資電影票房分紅騙局案例擴展閱讀
警方調查情況:
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初步調查後發現,類似的投資人的確很多,而且都經歷了製作成本數倍溢價、票房估值大跌眼鏡的情況。警方分析認為,這背後很可能隱藏著一個惡意騙取影視投資人投資款的詐騙團伙,於是立即立案偵查。
經查,2018年9月,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上海設立了一家影視公司,在無能力支付投資款的情況下,先行與某電影出品方簽訂協議,約定出資購得某電影18%份額的票房收益權和署名權。但雙方明確約定,包某的公司不得擅自轉讓所持份額或用於融資,否則將不再享有電影的票房收益權。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間,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違反約定,精心設計編排話術,通過高額返佣的方式勾結全國多家中介公司,大肆招募投資人。招募過程中,犯罪團伙以與出品方簽訂的協議為掩護,混淆「版權」與「票房收益權」的概念,虛增電影製作成本、誇大票房預期收益,吸引投資人投資購買所謂「收益份額」。
先後騙取260餘名投資人共計4500餘萬元投資款後,包某等人才將其中的1000餘萬元支付給電影出品方購買份額,剩餘款項則用於傭金提成和個人揮霍。
得知包某公司擅自轉讓投資份額後,電影出品方按照協議約定未予兌付票房收益。包某等人為了掩飾非法佔有投資人投資款的真實目的並逃避打擊,就用騙來的錢,以實際票房6300萬元按比例兌付投資收益共計100餘萬元,造成投資人巨額虧損。
這種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財物的行為,已觸犯我國《刑法》第224條規定,涉嫌合同詐騙犯罪。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