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大世界電影院節目表
㈠ 千萬級人口大市保定、南陽、臨沂,能否守住紅利,提振經濟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見頂,原來被各城市築牢門檻向外推的人口突然成了香餑餑,千方百計吸引年輕人的加入成了各城市和都市圈的共同選擇。
而在我國三百多地級以上城市裡,超過千萬的少之又少,而扣除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後,2020年國內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只有有保定(1186萬人,河北第一)、蘇州(1072萬人)、臨沂(1062萬人,山東第一)、南陽(1003萬人,河南第二)等城市,而蘇州以全國GDP第六的成績碾壓各路豪強,與其他三座城市沒有什麼可比性,本文重點從河北省保定、山東省臨沂、河南省南陽這三座千萬級人口大市的經濟狀況進行分析。
保定,位於河北省中心地帶、太行山東麓,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保定之名取自「保衛大都,安定天下」,號稱「首都南大門」,自1669年至1968年,為河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臨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山東省地區中心城市,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臨沂因臨沂河得名,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東南部、黃海西岸、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全國重要的商貿物流中。
南陽,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豫鄂陝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三個城市的共同特點就是城鎮化底,農村人口多,保定城鎮化率54.69%,臨沂城鎮化率52.75%,南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7.73%,都屬於人口輸出大市,如南陽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相差接近200萬,臨沂差90萬,保定差40多萬。
2019年,保定市GDP3224.0億元(含定州3557億),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9.8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107.5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1766.7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為10.8:34.4:54.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3.44萬元,比上年增長6.3%。 汽車 、新能源、紡織、食品和建材等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9.4%。
臨沂2019年增長最慢,GDP4600.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9.48億元,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1742.48億元,下降1.8%;第三產業增加值2448.29億元,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為8.9:37.9:53.2,人均GDP4.33萬元。八大傳統優勢產業完成產值下降7.6%,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3.5%。
南陽市GDP3814.98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9.46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267.78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977.73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為14.9:33.2:51.9,人均GDP3.8萬元,比上年增長7.1%。電子信息、裝備製造、 汽車 及零部件、食品、現代家居、服裝服飾等高成長性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
三市經濟總量在全省都處於前列,南陽、保定、臨沂分別居於所在省第三、第四、第五位置,但人均GDP看,臨沂、南陽分別居於山東、河南倒數第三,保定居於河北省倒數第二。
臨沂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0億元、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10.9億元、增長11.2%。
保定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72.6億元,增長6.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717.0億元,增長7.5%。(不含定州雄安)
南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6.15億元,增長7.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4.88億元,增長8.7%。
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方面,臨沂7058.4億元、比年初增加708.8億元;保定7241.0億元,比年初增加664億元;南陽464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3.4%,比年初增加549億元.
在政府財力和地方金融實力方面,保定和臨沂水平相差不大,南陽與兩市差距較大,地方支出更靠接濟。
臨沂人均可支配收入2761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1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9元;全市 社會 消費品零售額2569億元,人均存款4.21萬元。
保定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18元(含雄安不含定州);全市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940.7億元,人均存款4.095萬元。
南陽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37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4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6元;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077.16億元,人均存款3.32萬元。
在大學資源方面,作為曾經的省會,保定擁有河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農業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17所高校;臨沂有臨沂大學等2本7專,共9所高校;南陽有南陽師范學院等普通高等學校6所。
在文化和 旅遊 方面,保定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有「紅色之城」之稱,《地道戰》《小兵張嘎》《狼牙山五壯士》《敵後武工隊》《青春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烈火金剛》《紅旗譜》等均取材於此;保定市中國優秀 旅遊 城市,有國家五A級景區3處,即野三坡、白石山、清西陵,國家4A級景區12處,全年接待國內遊客1.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4.1%;創收1432.5億元,增長22.0%。
臨沂古稱琅琊,是全國重點紅色 旅遊 城市,東夷文化的核心發祥地,自西周建城以來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 ,以山水沂蒙著稱,泰沂山脈和蒙山為骨架構成的沂蒙山區是世界地質公園, 北部蒙山、沂山、文峰山以及72崮等眾多風景名勝,南部為臨郯蒼沖積平原。2018年,全市接待遊客7506.85萬人次,實現 旅遊 收入825.86億元。
南陽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中國優秀 旅遊 城市,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世界地質公園1個(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南陽有2000多年建城史,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西峽老界嶺為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國家4A級 旅遊 景區17家,全年共接待 旅遊 人數7478萬人次, 旅遊 總收入488.2億元。
從當前發展狀況看,臨沂發展最好,從未來來看,有雄安新區的加持,則應數保定。
大家認為呢。
㈡ 南宋官窯瓷器的酸奶三件大特徵是紫口鐵足黑色灰太,還有哪些
汝窯
汝窯是北宋後期的宋徽宗年間建立的官窯,前後不足20年。窯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鎮(一說在河南省寶豐清涼寺),因此而得名。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汝窯瓷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汝窯瓷採用支釘支燒法,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以宮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紋為人熟知。其器形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乾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等;淡天青這種冷暖適中的色調以其素雅清逸,適應了北宋時期上層社會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審美情趣;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
官窯
官窯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系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官窯以傳世作品少,令人驚嘆的紋裂美著稱。傳宋徽宗因不滿於當時現有貢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按照自己的設計、親自指揮燒制和創制的巔峰之瓷,其不僅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個由朝廷獨資投建的「國有」窯口,也是第一個被皇帝個人壟斷的瓷器種類。
定窯
定窯為民窯。始建於唐,興盛於北宋,終於元代,燒造時間近七百餘年。窯址分布於河北曲陽縣磁澗、燕川以及靈山諸村鎮,這里唐代屬定州,故稱為定窯。定窯以燒白瓷為主,以其豐富多彩的紋樣裝飾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黑釉、醬釉稱為"黑定"、"紫定",也別具特色,製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紋千姿百態,有用刀刻成的劃花,用針剔成的綉花,特技製成的"竹絲刷紋","淚痕紋"等等。
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有淺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一格。用單齒或雙齒梳篦狀工具,刻劃出由深、淺不一的主線與輔線相襯構成的物象,生動自然,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出土的定窯瓷片中,發現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樣,這說明定窯的一部分產品是為官府和宮廷燒造的。
鈞窯
鈞窯分為官鈞窯、民鈞窯。官鈞窯是宋徽宗年間繼汝窯之後建立的第二座官窯。鈞窯廣泛分布於河南禹縣(時稱鈞州),故名鈞窯,以縣城內的八卦洞窯和鈞台窯最有名,燒制各種皇室用瓷。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後施釉彩,二次再燒。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雲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贊美之。這是因為在燒制過程中,配料摻入銅的氣化物造成的藝術效果,此為中國制瓷史上的一大發明,稱為"窯變"。因鈞瓷釉層厚,在燒制過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補裂紋,出窯後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非常類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 鈞窯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綱"之需,以花盆最為出色。
鈞瓷的燒制技術復雜,還原程度難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窯,窯溫難以達到均衡,從而影響到鈞瓷釉彩的成色,在燒制過程中有70%的產品會報廢掉,而其中的上品則更為罕見,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鈞瓷珍貴可見一斑。唐玄宗曾立令「鈞不隨葬」;宋徽宗時又成為御用珍品,誥封「神鈞寶瓷」,每年欽定生產36件,禁止民間收藏,所以現在墓葬出土的鈞瓷文物也甚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雖有收藏,為數也寥寥無幾。
鈞窯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胎質細膩,釉色華麗奪目、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硃砂、火紅等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哥窯
哥窯確切窯場至今尚沒有發現。據歷史傳說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兩浙路處州、龍泉縣各建一窯,哥哥建的窯稱為"哥窯",弟弟建的窯稱為"弟窯",也稱章窯、龍泉窯。華地藝術品專家認為傳世的宮藏哥窯瓷,實際上是南宋時修內司官窯燒制的。哥窯的主要特徵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細小如魚子的叫"魚子紋",開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紋",開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紋片的紋理呈金黃色,大紋片的紋理呈鐵黑色,故有"金絲鐵線"之說。其中仿北宋官窯的瓷器為黑胎,也具有"紫口鐵足"。 哥窯瓷胎體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黃數種,釉面光澤如膚之微汗,是為上品。器形以洗、爐、盤、碗為多。
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只有一百餘件,而且哥窯窯址至今仍未確認,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懸案之一。傳世哥窯瓷器不見於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現,華地藝術品認為傳世哥窯屬於宋代官辦瓷窯。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根據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對其進行研究。
㈢ 定州市有什麼好玩的景點(定州旅遊景點)
1、定州市景點。
2、定州市景點大全。
3、定州市旅遊景點。
4、河北省定州市景點介紹。
5、定州著名景點。
6、河北定州旅遊景點必看。
1.定州貢院(又名考棚),是我國北方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封建社會選拔秀才和貢生的考場,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州牧王大年創建定州貢院,匯集轄區內文武考生應試,為考取秀才、貢生之所。
2.道光十二年(公元1822年),州牧王仲槐勸捐於民,展拓場地、重修、增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考場。
3.之後歷經修繕保留至今,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定州文廟又稱「孔子廟」,始建於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是河北省歷史較久的州府文廟之一。
5.佔地2萬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規模最宏大、建築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文廟建築群。
6.保存下來的東、西、中三個相鄰的院落,建築布局為中軸式。
7.東院主要建築為崇聖祠和魁星閣;西院為明倫堂;中院為大成殿、戟門、欞星門。
8.文廟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同時還有東坡雙槐、槐抱春、落星石等景點。
10.後來又修復了大成殿、魁星閣、欞星門、崇聖祠等,並對多處即將倒塌的展室進行了翻修,修建了石刻碑廊,建設了文物精品展室。
11. 定州開元寺塔,因建在開元寺中而得名,開元寺早已毀,寺中建築唯存此塔。
12.開元寺塔始建於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落成於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
13.興建此塔的原因,一是為了供奉開元寺大僧人令能奉旨從西竺取回的佛經;二是軍事所需,登塔可望遼國軍情。
14.在北宋時期,定州地處宋遼交界邊陲,為國之門戶,有「天下十八道,為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軍,為定州最要」的說法,所以此塔又名料敵塔。
15.塔高8 7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磚塔,也是全世界同時期同結構建築物中最高的建築物,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將其譽為「中華第一塔」,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㈣ 定州屬於石家莊還是保定
北保定市下轄5個區、15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合計24個縣級行政區,比海南省數量都多。在眾多區縣市中,其中一個縣級市顯得比較突出,它就是定州市。
定州市位於石家莊和保定兩個大城市之間,為何說它比較突出呢?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口規模,定州總人口約124萬,是保定人口最多的縣市,是唯一一個超百萬的縣市;二是經濟方面,定州2016年GDP居保定各區縣第一。定州是河北中部區域中心城市,是京津冀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也可以說是保定第二大城市。
說到定州標志性建築,要屬開元寺塔了,該塔位於定州城內南門里東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被稱為「中華第一塔」。1055年建成。塔全部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十三層,高84.2米,平面由兩個正方形交錯而成,比例勻稱,外觀秀麗。
定州是河北十大歷史文化古城,古跡眾多,除了開元寺塔,還有晏陽初舊居、定州清真寺、定州碑林、大道觀玉皇殿、貢院等等。
定州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之稱,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如今的定州的交通也是四通八達,京廣鐵路、京廣高鐵、朔黃鐵路過境,有定州東站高鐵站、定州站等主要火車站;京港澳高速、曲港高速在境內交匯。
各位朋友,你們有關於定州市的故事嗎?歡迎留言分享!(文章僅供娛樂閱讀,數據僅供參考,圖源網路,如有紕漏敬請指出
㈤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12個
大器晚成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那麼歷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名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 故事 吧!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慕容垂慕容垂從小就勇冠三軍,深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後來卻被太傅慕容評逼走,在在付堅麾下忍辱負重幾十載,直到須發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為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寵愛,後來得到慕容恪賞識,曾為前鋒都督,前燕吳王。369年晉將桓溫率軍攻前燕,在枋頭撤退,慕容垂以三萬騎追到襄邑(今河南睢縣),大敗晉軍。後被太傅慕容評逼走,攜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戰中進攻被委派進攻襄陽,暗中保存實力,在前秦敗後叛變,慕容垂糾合鮮卑、烏桓,建立後燕,率軍二十萬攻鄴 勵志故事 ,一年後奪據鄴城。
386(60歲)年稱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歲)年消滅慕容泓的西燕政權。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與本是藩屬的北魏關系惡化。395(69歲)年太子慕容寶征北魏,於參合陂之役大敗,隔年慕容垂反擊,但病死於親征途中。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屈原其實用大器晚成來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適,但我認為屈原在文學上成就的頂峰確實是比較晚的時候。這於他一身坎坷的經歷是有關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報國的忠臣可能在文學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壇遭到排擠,被放逐後偉大的《離騷》才橫空而出。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62歲),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後,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
屈原還是世界四大 文化 名人(其他三位為波蘭的哥白尼、法國的拉伯雷、英國的莎士比亞)之一。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重耳為了避難,43歲的晉文公開始過著流亡的生活,可以說是顛簸流離,嘗盡了苦難。這位在外輾轉19年才得以回國,隨即稱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滿了勵志傳奇故事。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幸逃走,開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歲)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晉文公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先後投奔了齊、曹、楚、秦等國,有的國君對他禮遇有嘉,有的卻是冷言冷語。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果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希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前628年(69歲)冬天,晉文公逝世。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勾踐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
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於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後,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卧薪嘗膽” 典故 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古代勵志故事——“有志者,事競成,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姜尚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 傳說 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勵志故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誇張了。不過我記得在那裡看過,說姜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吳承恩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 愛好 填詞度曲,對 圍棋 也很精通,還喜歡 收藏 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遊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遊記》的創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曆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說吳承恩正式寫《西遊記》已經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勵志故事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齊白石這位在近代中 國畫 壇享有盛名的藝術大師也是起步晚,基礎差。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 木工 ,掙錢養家。27歲才開始正式 學畫畫 。這個時候所有人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日後會成為一代大師,獲得一連串的榮譽。
齊白石什麼時候可以稱的上“成”字不太好說,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歲後開始大膽突破自己,轉變畫風後才從此聲名大振。
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蘇洵據說蘇洵年輕時,讀書不努力,糊里糊塗地混日子,常和一幫“狐朋狗友” 賽馬 、遊山玩水,直到二十七歲方有覺悟,於是發憤學習。學了一年多,自以為差不多了,就去考進士,結果沒有考中。這才使他認識到,學習並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從此,他謝絕賓客,閉門攻讀,夜以繼日,手不釋卷。如此發憤攻讀了五、六年,終於文才大進,下筆如有神,頃刻數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 文章 ,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52歲),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黃忠忠在三國里亮相的時間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輕時可能有點小名氣,但確實老了之後跟著劉備後才出名的,特別是定軍山一戰,斬掉名將夏侯淵威震天下,後來能被劉備封為後將軍也可能和這一戰有很大的關系。
黃忠年輕時一直為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州攸縣,即虎紋老家)公元208年,曹操佔領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佔領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公元211年(64歲)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表現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公元219年(72歲),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魏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為征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謚為剛侯。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劉邦劉邦應該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運氣出奇的好,我覺得他也有自己過人之處。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劉邦在沛縣聚眾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稱沛公。此時的劉邦已是47歲的“高齡”了。47歲在今天想創一番事業也覺得自己老了,在2000多年前47歲的人可能相當於今天67歲的人。何況還是從一個縣里小小的幹部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差距。
劉邦的革命事業進展非常迅猛。公元前206(僅僅3年時間)年十月劉邦便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滅亡。入關後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劉邦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卑辭言好。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不甘心革命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占,率軍東出,發動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漢王五年冬,劉邦約韓信、彭越等人率軍進圍楚軍於垓下。項羽率部突圍,至烏江自刎。當年二月(55歲),劉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史稱西漢。
一般說“從奴隸到將軍”表示一個人的飛躍,而劉邦8年時間就完成了“從亭長到皇帝”的跳躍,更牛。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崔林東漢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紹處當門客。
“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崔琰被曹操所俘獲。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任職。
曹軍幾次狠狠地打擊前來侵犯的匈奴人,最後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並送來大量貢禮。匈奴使臣回國前,要求曹操接見他,並說:“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想來形貌一定威嚴,願意一睹風采。”
曹操聽了手下的 報告 ,覺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絕,便讓有關人員安排會見的的時間。
會見前,曹操覺得自己的個頭太小,不夠威武,很難令外國使臣敬畏,便讓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則扮作貼身衛士,手扶配刀,站在一旁。
會見結束後,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詢問對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說:
“魏王長相風流文雅,氣度寬宏,可他身邊手扶佩刀的衛士卻很威嚴,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聽了匈奴使臣的評價,覺得此人很有眼力。
實際上,崔琰不僅長得相貌堂堂、舉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愛惜人才。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時說話不多,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很少在親友之間走動,特別是成年以後淡泊功名,一時之間沒有什麼大成就。
為此,親友們談起崔林,都會顯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樣子,評價崔林說:“崔林這個人不會有什麼大作為,與崔琰比可是差遠了。”
崔琰卻有自己的主見,他每次遇到親友,都對他們說:“我與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為人的發達有遲有早,我不過早作了幾年官罷了,哪裡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以他的見識和才幹,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崔琰的眼光果然沒有錯。崔林的才能的確很出眾,他從小雖然默默無聞,但一直刻苦學習,注意天下大事的變化,暗中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成為利國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發現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為主簿,後任命他為御史大夫。到文帝時,崔林竟官至司空,封為安陽侯,成為魏國的股肱之臣。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 德川家康擊敗群雄的奧秘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雄。日本人非常喜歡用“不啼的杜鵑”的故事來形容三人的性格。
有人養一隻漂亮的杜鵑,可是不啼叫,若要聽它啼,有什麼辦法呢?
織田信長說:“杜鵑不啼,則強迫它啼。”
豐臣秀吉說:“杜鵑不啼,則誘勸他啼。”
德川家康說:“杜鵑不啼,則等待它啼。”
織田性格暴烈,所以會強迫杜鵑啼;豐臣精於謀略,所以會誘勸杜鵑啼;德川性格隱忍,所以會等待杜鵑啼。
德川家康能擊敗群雄,建立歷時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王朝,其成功的秘訣就在“忍”字。當盟主織田信長要求德川家康殺妻殺子時,德川為了取信織田,立刻動手,忍下喪妻失子之痛。他為了討好豐臣秀吉,不惜以尊貴武士之膝,下跪在市井出身的豐臣面前。忍下了武士所不能忍的屈辱。
德川家康此種異於常人的忍耐功夫,並非天生的。年幼時,因為身為小國諸侯的世子,被迫成為大國的人質。長年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生活,逐漸養成他隱忍的性格。
此外,劍道老師的教導,對他塑造隱忍的性格,幫助甚大。
有一次敵人來襲,德川家康忍不住敵人的叫囂、辱罵,決定沖出城堡,以懸殊的兵力跟敵人決一死戰。
老師問隊:“你要干什麼。”
德川激動地說:“我豁出去了!”
老師拉住他。
德川說:“老師不要拉我。”
老師說:“我拉你幹嘛!你只有一個腦袋,豁出去只是一條命;我拉的是一國之主,假如他豁出去,那是幾萬條人命。”
忍常人之不能忍,那是大勇。
㈥ 定州周邊的旅遊景點
定州市是河北省中部區域中心城市,河北省直管市,具有省轄市級社會經濟管理許可權。定州是中山古都,擁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三大主要歷史文化之一」中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傳承地。以下是我帶來定州周邊的旅遊景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定州周邊的旅遊景點1
1、百草畔
位於河北野三坡的百草畔風景區的平均氣溫比市內低10度,一直是定州人休閑避暑的好去處。百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山勢剛勁挺拔,花木繁茂,山泉清冽,瀑布懸瀉,空氣新爽,春夏秋冬異彩紛呈。素有太行山中的「綠色明珠」之美譽。
2、烏龍溝長城
烏龍溝長城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建於明萬曆年間,是內長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關南的下關,東北入淶水縣,淶源境內全長150公里,經12個鄉鎮。保存完整,雄姿可觀,而且攀爬過程中沒有什麼危險和難度。此景點目前尚在開發中。
3、大茂山
大茂山就是古北嶽恆山,是華夏五嶽之一。史書明確記載,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峰大茂山。建於曲陽縣的那座北嶽廟,是歷代帝王遙祭北嶽恆山即大茂山的岳廟。借天時地利之便,歷史上大茂山曾建有許多廟宇,現山頂仍存有奶奶廟。
4、涿州影視城
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始建於1990年8月,位於北京南48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碼頭鎮,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一處為影視拍攝提供場景和製作服務的場所,又是一處突出影視特色的新興人文景點。
5、天生橋
中國北方最大的瀑布群和天生橋景觀,位於河北阜平縣城西35公里處的東下關鄉朱家營天橋風景區內,位於太行山腹地駝梁主脊的東北側。駝梁是石家莊和保定市西部太行山中段主峰,海拔2200多米,是駝梁風景區的中心景點,溝溝都有山泉溪流,並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花草。
6、白洋淀
白洋淀是國家級5A景區位於安新縣境,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離150公里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里,這里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贊「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澱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造就之域。
白洋淀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盪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盪無垠。
7、野三坡
野三坡地處保定市淶水縣境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雄、險、奇、幽」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歷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譽!野三坡有七大景區,108個景點,或峰巒聳立、上臨霄漢;或碧翠漫野、幽泉叮咚;或奇岩嵯峨、巍然屏立;或蔥郁險峻、妖嬈連綿。
8、白石山風景區
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張家界之秀」,被譽為「北方最美的山」。 白石山坐落在河北西部的淶源縣境內,這里群山環繞,遠離都市,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純凈清新的空氣,涼爽宜人的氣候。暑期平均溫度只有21.7度。 白石山山體高大,奇峰林立,具有良好的天然生態環境。
9、狼牙山
狼牙山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1941年8月,五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將日軍引至狼牙山頂峰,武器用盡後跳下懸崖。山頂建有「五壯士紀念塔」。 為國家4A級景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南40公里處。群峰狀似狼牙,直刺雲天,故名狼牙山。
10、冉庄地道
冉庄地道洞身很長,庄內各家通過地道戶戶相連、村村相通,形成了上下呼應、進退自如的地道網。 位於清苑縣冉庄,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冉庄人民為打擊敵人應運而生的一種獨特的建築。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曾多次有過關於「地道戰」的描述。
定州周邊的旅遊景點2
1、定州晏陽初舊居
晏陽初舊居在定州中山東路定州中學的斜對面,一個典型的北方風格民居,不是門前有塊碑,不是建築油漆的鮮亮,無論如何都會讓路人忽略視而不見的。晏陽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舊居則是他「貧民教育運動」中在此的居所。整個舊居坐南朝北, 是一個正房加東西廂房組合的四合院,看介紹,其舊居只是原來建築群的五分之一,許多已不復存在。房間里空空盪盪的,釋放不出什麼信息。如果不了解晏陽初,只看幾間空屋似乎味如嚼蠟,但歷史的意義都在背後顯現。晏陽初是個上世紀初的留美博士,是一位愛國兼社會改革的實踐者。那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他認為中國要改變貧窮落後的狀況,民族復興,根本的問題是解決「人」的問題,必須提高民眾的素質和技能,他把眼光投放在了中國的最底層——農村。成立了平民教育會後,需要一個實驗基地,定縣一個中國最普通的縣,得到了他的垂青。
2、定州開元寺塔
開元寺塔位於定州城內南門里東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1055年建成。塔全部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十三層,高84.2米,平面由兩個正方形交錯而成。比例勻稱,外觀秀麗。塔有四個正面辟券門,其餘四面設假窗,雕幾何形窗欞;塔內每層均有梯級,兩層之間形成八角形迴廊。塔內有佛龕、彩繪。當年,宋遼對峙定州處於宋國北疆,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宋王朝為了防禦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敵情。開元寺塔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10多次地震,清光緒十年(公元1844年)6月,塔的東北面從上到下塌落下來,破壞了這一雄偉古建的完整,但至今依然挺撥屹立。料敵塔為我國現存最高的古塔,建於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塔內有精細的雕刻花紋和生動的彩畫,塔外除檐口、平座、門窗以外全塗為白色,內外對比色差強烈。寺塔建成後,逢節開放,形成定俗。歷來遊人甚多,登高遠望,已成為當地一種引以為豪的活動
3、北莊子漢墓石刻館
定州有一處碑林,又稱定州石刻館。還有一處漢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漢墓就在碑林院內。或者說,圍繞漢墓建起了一處碑林。走進碑林院子,幾十株高大的柏樹蔽日遮天。迎門一處三開間的小型展室,陳列的展品介紹了兩漢中山國在定州建都的歷史以及部分漢中山王陵出土的文物。1982年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前建有展室,可通地下墓道,展室前立有移來的兩通石碑,一為「蘇文忠公祠記碑」,另一為「題魏國韓公祠碑」。墓漢總長24米、寬10米的磚砌墓室並不寬大,卻也設有前、中、後室和左、右耳室。墓室內展有少量隨葬品。這座當初傳為「靖王墳」或「慕容陵」的漢墓,經1995年的發掘確認墓主人是享有「侯」爵位的東漢晚期墓葬。據說,這座侯墓是我國第一座保存完好並對外開放的`東漢磚室墓。院內東北部有定州文物部門收集和徵集流散於寺廟和民間的碑刻200多通,年代為北齊至明、清、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碑記、墓誌、經幢、石造像等。
4、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
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鎮東王習開發區,成立於1999年,擁有苗木基地兩萬余畝,多年來本場苗木銷往全國各地,北京、遼寧、內蒙、寧夏、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天津等十多個省市區得到了各工程單位好評。我基地以良種繁育為重點,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良種化高效生產為目標,以現代化、科學化管理為保證,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苗木的檔次和水平,始終站在市場的前沿,領苗木之潮流,突出優勢,真正成為新型現代化特色苗圃!花灌木類:木槿、紫荊、紫藤、連翹、平枝荀子、太平花、木綉球、月季、金葉蕕、紅寶石海棠、西府海棠、紅葉碧桃、美人梅、榆葉梅、紫葉矮櫻、地錦、紫葉李、金葉女貞、紅葉小檗、金山、金焰綉線菊、紅王子錦帶、紅瑞木、迎春、棣棠、黃刺梅、珍珠梅、金銀木、丁香、紫薇、水臘、天目瓊花、蝟實、美國紅櫨等。
5、 定州碑林
定州碑林定州碑林位於定州市區中心繁華地帶,西臨商業街,南臨中山中路。園內保存大量漢代石刻及歷代碑刻,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園內首先可以了解迴廊四壁鑲嵌的488塊漢代帶銘石刻,這批石刻是1959年於定州北莊子東漢中山簡王劉焉墓0土的。銘文中記錄著採石場地、郡國、縣邑及採石工匠名,從中可以了解涉及到的東漢六州十餘個郡國,是研究漢代地理、郡縣名稱的重要依據,也為漢代文字從篆書到隸書演變過程提供了大批文字資料,保存著這樣大批的漢代文字在全國也是為數不多的。此外,還有乾隆御碑、關羽風雨竹碑、蘇東坡雪浪石、蘇東坡雪浪石圖石刻、王維陰陽竹石刻、宋韓魏公祠堂繪畫記等著名石刻,這批石刻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是石碑刻及書法愛好者研習的好去處。院中高大的封土之下保存著一座完好的東漢墓室,距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墓室南北長24米,東西寬10米,由前室、東西耳室、中室、後室組成。
6、 大道觀玉皇殿
大道觀玉皇殿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城內興華中路。始建於元代,明代重建。該殿頗具元代建築的典型減柱造特色,東西長七間,南北寬四間,廡殿頂琉璃瓦剪邊,設三跺單翹單昂斗拱。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大道觀東曾有池塘,養魚栽荷。州人每逢中秋佳節攜酒前往賞月,因景取名「西溪玩月」,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殿內四壁現存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瀝粉貼金帝王出巡圖。畫面人物栩栩如生,畫工可與五嶽之一的北嶽廟壁畫媲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道觀原為中軸式群體建築,由南向北依次為大照壁、關帝殿、二神殿、六神殿、玉皇殿、老君殿五座大殿,現僅存玉皇殿。玉皇殿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面闊七間,南北進深四間,採用了元代常用的減柱造,廡殿頂,琉璃瓦剪邊,設三踩,單翹單昂斗拱。昂嘴造型似為明清中葉時期造型,但昂嘴根部與宋式做法相合,反映該大殿可能經歷了明清時的大修。
7、漢中山王墓
漢中山王墓分布在遍及河北省定州市全境25個鄉鎮,其中大部分墓葬分布在定州市城區的東部、西部和南部。它是兩漢時期中山國王及上層貴族的墓地,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54至公元184年間。自1959年以來,先後發掘了中山簡王劉焉墓、中山穆王劉暢墓、中山懷王劉修墓、三盤山120~122號墓、陵北137號墓等。漢中山王墓墓葬規格高,出土文物豐富。如劉修墓採用「黃腸題湊」葬制,墓主身穿的金鏤玉衣,還出土了頗具文獻價值的《論語》簡冊。劉焉墓發現的174塊帶文字的石塊,記載了中山國及鄰近郡國的許多地名,對研究中山國的歷史地理有重要參考價值,這些文字還為研究漢字由秦篆向漢隸的轉變提供了實物資料。劉暢墓也出土了銀鏤玉衣兩套及大量精美的金、銀、銅、鐵、玉石器。漢中山王墓為研究漢代諸侯王墓葬制度以及中山國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㈦ 求河北景點排名大全,哪些比較值得去
河北省是中國旅遊資源最具有多樣性的省份之一。河北省地形跨度較大,西靠巍巍太行山,北部為燕山,東臨渤海、內環京津兩大市,境內主體為華北平原,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是中國唯一兼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湖泊和海濱的省份,風景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河北還是文物大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居全國第一位,還是長城途經距離最長、保存最完好、建築風格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如果來到河北旅遊,以下是許多遊客必玩的十個景區:
一、山海關景區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東北部,是萬里長城東部的第一個關口,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白石山景區,位於河北淶源縣境內。白石山奇峰林立,絕壁橫陳,白石山因山體遍布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是我國唯一的大理岩峰林景觀。
八、西柏坡景區
西柏坡景區,位於河北平山縣境內。平山西柏坡景區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一說。
九、吳橋雜技大世界
吳橋是我國雜技發祥地之一,被國內外雜技界公認為中國雜技之鄉。吳橋雜技大世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俗旅遊景區和世界唯一的雜技主題公園。
十、媧皇宮景區
媧皇宮景區,位於河北涉縣中皇山上,是我國神話傳說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地。
北戴河景色秀麗,古跡眾多,充分展現了"海"的魅力、"林"的幽靜、"山"的靈氣,形成了以鴿子窩、中海灘、聯峰山為主的三大風景區。北戴河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十分宜人,暑期平均氣溫只有24.5℃,且空氣清新,濱海地區每立方厘米空氣含負離子4000個,高於一般城市10至20倍。盛夏季節,海風習習,氣候清爽,這里有美麗的沙灘和涼爽的氣候,是中國最著名的避暑、療養勝地。
㈧ 定州市景點
定州市景點有定州文廟、定州開元寺塔、定州貢院、定州晏陽初舊居、北莊子漢墓石刻館等。
1、定州文廟:定州文廟是唐大中二年(848年)由定州帥盧簡求廢天佑寺創建,宋皇祐二年(1050年),定州帥韓琦擴建殿宇。明成化年間,知州裴泰建明倫堂。
2、定州開元寺塔:位於定州城內南門里東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
3、定州貢院:是我國北方地區現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科考場所,是舉行科試和清--取秀才和貢生的場所。
4、定州晏陽初舊居:在定州中山東路定州中學的斜對面,一個典型的北方風格民居,不是門前有塊碑,不是建築油漆的鮮亮,無論如何都會讓路人忽略視而不見的。晏陽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舊居則是他「貧民教育運動」中在此的居所。
5、北莊子漢墓石刻館:定州有一處碑林,又稱定州石刻館。還有一處漢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漢墓就在碑林院內。
㈨ 唐朝的面積有多大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1][2]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並於657年建東都洛陽[3][4][5][6][7]。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8]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9][10]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2][11]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12][13][14][15]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時萬國來朝,[16]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17][18][19][20][21]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22][23][24][25]。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26]
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27][28],詩、書、畫、樂等方面涌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29]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30]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31][32][2] 女性地位明顯提高,人們可自由結婚和離婚。[33]
中文名
唐朝
外文名
Tang Dynasty
別名
唐、李唐、大唐
時間
公元618-907年
國家領袖
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
唐太宗的成功之道
共30集
366熱度
精品薦讀
唐朝與宋朝,到底誰更開放?
作者:說文解物
國都淪陷五六次,卻是史上第三長命朝代,憑什麼?
作者:最愛歷史
快速
導航
歷史疆域政治軍事經濟人口文化外交社會生活皇帝世系
國號
唐朝的國號為「唐」,曾是晉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其後,爵位傳至李淵。[36]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定都長安。因國君姓李,故稱李唐,尊稱為大唐。[37][38][39][40][41]
李淵為何選用「唐」作為國號?
寒鯤
贊272
閱讀2.2萬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啥還能迴光返照150年?
看鑒
贊9
閱讀2071
唐朝人的好鬥造就了盛世大唐?
看鑒
贊5
閱讀3032
歷史
開國統一
唐朝皇族出自隴西李氏,一說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在當時李氏家族也是北魏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42][36]隴西李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後代。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賜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復其為李氏。[43][44]隋朝在大業年間,由於隋煬帝濫用國力與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導致隋末發生民變。[45]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滅亡的形式不可扭轉,於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頭。[46]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同年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隋朝滅亡。楊侑降為酅國公,置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此後,李淵冊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44][47]
唐高祖李淵
唐初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口也驟降到200餘萬戶。外部有空前強大的東突厥,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於東突厥,內部竇建德、薛舉、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地方割據勢力也臣服於突厥,突厥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外敵空前強大,中原王朝卻被內部的分裂混戰嚴重削弱,局勢嚴峻。[48][49][50][51][52]
李淵入主關中前,先派人吹捧瓦崗軍李密,使其成為中原的屏障。入主關中後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而後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王竇建德聯合抗唐。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余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621年,割據江陵的蕭銑被李靖、李孝恭率軍平定。翌年,嶺南地區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至此唐朝初期基本統一漢地。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53][54][55]
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為了爭奪皇位而斗爭,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控制長安。李淵深知形勢,於是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57]
唐太宗從隋末民變中認識到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滅教訓,重視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徵等諍臣;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較為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融合,穩固邊疆,唐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58]在其執政的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較為清明、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局面,史稱「貞觀之治」,是為唐朝的第一個治世,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經濟基礎。[59]
永徽之治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爭奪帝位,結果都被廢掉,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
李治即位後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60]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60][61]唐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唐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62][63]其在位期間,唐朝的疆域最廣。
高宗時期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2]
武周代唐
唐高宗中期後,朝廷實權逐漸由武則天掌握。武則天原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被高宗召入宮中,在權力斗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後,史稱「素多智計,兼涉文史」[64]。
660年,李治因身體原因讓她處理朝政,因此與唐高宗並稱為「二聖」。[54]683年唐高宗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65]
684年,武則天因李顯與之不合,將他廢為廬陵王,另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同時改元光宅,改東都洛陽(唐太宗時營建洛陽宮,[66]高宗改之為東都)[6]為神都。[67]
690年,武則天平定徐敬業反叛,廢唐睿宗,御則天門(紫微城正南門)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定都洛陽,降李旦為皇嗣,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70][71][72]692年增設北都太原為陪都。[73]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掌權與稱帝期間,科舉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她開創殿試和武舉,[74]打擊關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中原、關東與江南等地的士人得到提拔,如狄仁傑、張柬之、張仁願、姚崇等名臣。[75]武則天稱帝期間,社會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該時期佛寺興建頻繁,擴建的龍門石窟為其代表。[76]史稱「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或「政啟開元,治宏貞觀」。[77][78][79][80][72][81]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復位,恢復了大唐國號,社稷、宗廟等恢復永淳以前舊制,將神都改回東都,廢北都,恢復了兩京並重的格局。[73]李旦被立為相王。唐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則天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先後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唐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協助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82][83][84][85][86]
開元盛世
唐睿宗李旦復位後,其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讓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朝廷內斗。[88][87]
唐玄宗
李隆基登基以後整頓諸多弊政,在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紘、韓休、張九齡等賢臣為相,整飭腐敗的吏治,並建立了一套監察制度,精簡官僚,裁減冗官,設采訪使發展節度使制度,導致地方權力增大。[89][90][91]經濟上推崇節儉、抑制佛教,並幾近荒廢的義倉制度,又通過括戶等手段緩解土地兼並導致的逃戶問題。[92][93]軍事上改府兵制為募兵制,並興復馬政,對外收復了遼西營州及唐睿宗時期賜給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並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韋、靺鞨等政權。[94][95][96][97][98][99]西域方面吞並大小勃律並且攻滅突騎施,塞北政權方面降服復國的後突厥,後又扶持回鶻剪滅後突厥。[100][101][102][103][104][105][106]
開元十一年(723年)置北都太原,然而「三都留守,兩京每月一日起居,北都每季一起居。」可見北都與長安洛陽兩京的地位不等,是為陪都。[73][107]
唐玄宗統治下,唐朝國力空前強盛逐漸步入盛世,史稱「開元盛世」。[108][109][81][110][111]
萬國來朝,大唐帝國為什麼能成為領袖國?
朝文社
贊513
閱讀5萬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承平日久,國家無事,統治者逐步喪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得意滿,開始放縱享樂,從此忽視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朝政日益敗壞。李林甫死後,楊國忠為相,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112][113]唐玄宗後期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從而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導致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掌握重兵的胡人安祿山最為著名。[114]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次年十二月叛軍攻入東都洛陽,唐玄宗率眾逃至成都,史稱「安史之亂」。[87]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唐玄宗被遙尊為太上皇。安祿山則在東都洛陽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
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唐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正月,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睢陽太守許遠等人率領軍民堅守隋唐大運河咽喉、江淮屏障睢陽(今河南商丘),在睢陽之戰,叛將尹子奇為報屢敗損目之仇,使安慶緒前後大軍幾十萬人被睢陽城四千名守將所牽制。此次睢陽之戰長達十個月之久,如此方使唐朝能夠反攻,使郭子儀能夠從容收復兩京。[81][116]同年增設鳳翔、成都兩座陪都而形成五京制格局,762年後結束五都制。[73]
長達八年時間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後,中央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安史之亂戰後人丁銳減,土地大量荒蕪,藩鎮割據的現象形成。[81]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唐德宗任用楊炎為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發生了持續5年的奉天之難戰爭。最後雖叛將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81]
假設歷史·唐朝不重用胡人能否避免安史之亂
鳳凰網歷史
贊59
閱讀6745
開放到內斂、尚武到崇文,安史之亂怎樣改變了漢民族氣質?
浩然文史
贊20
閱讀2301
安史之亂:平衡內亞軍事集團的制度事故
米南德
贊197
閱讀2.7萬
20萬大軍剩8000人,如果不是這場從頭錯到尾的仗,盛唐不會消失
冷兵器研究所
贊108
閱讀2萬
「安史之亂」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唐朝為何後來沒能重現盛世?
歷史戰爭
贊37
閱讀7979
元和中興
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甚至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成為唐朝的內憂外患之一。
中晚唐的藩鎮割據
唐德宗死後,經過了唐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其即位後,經常閱讀典籍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等文獻,他都仰慕不已。[117]唐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總結歷史經驗,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能臣賢臣為宰相,李純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很晚才退朝。唐憲宗在位15年間,政績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從而取得了元和年間削藩的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唐朝獲得再次統一。[118][119][81]
宦禍黨爭
唐憲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李兩黨相繼涉政,史稱「牛李黨爭」。[81]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與李訓、鄭注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但以失敗告終。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從而埋下了晚唐藩鎮、宦官相沖突的種子。[120][121]
會昌中興
唐文宗死後,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繼位,改元會昌。唐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唐武宗執政期間,中書省的職能作用發揮較好,因而宦官的勢力相對被削弱了。對於宦官有諸多不滿的唐武宗,沒有像唐文宗那樣採取極端措施來進行解決,吸取唐文宗失敗的教訓,改用了陽為,實則冷淡的手段。[120][123]
李德裕
會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見唐武宗日益親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權勢,於是便散布流言蜚語,稱宰相與度支商定,要削減禁軍衣糧和馬草料等費用,欲激怒禁軍鬧事。李德裕聞訊後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憤慨,於是拿出君主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軍去宜布御旨:「此事純系謠傳,一切都是朕的安排,無關宰相之事,爾等不得信口雌黃。」將士們被震懾住了。[124][81]仇士良的陰謀被揭穿後,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謝罪。
唐武宗沒有乘勢對他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而是將他提升為觀軍容使,以領神策左、右二軍。名義上得到了升遷,實則卻被剝奪了對禁軍的控制權。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對他的態度,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便以退為進,以身體有疾提出了辭官。唐武宗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辭呈,將他改任為內侍監。內侍監沒做多久,基於大勢已去,無東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對內平定澤潞鎮叛亂。在位時期藩鎮降服。唐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唐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史稱會昌滅佛。[81][123]
大中之治
唐武宗死後,宦官選擇李忱繼承皇位,想繼續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無能之人,即位以後勵精圖治,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度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選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81][125]唐宣宗時期,張議潮領導沙州等地人民擺脫吐蕃統治,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歸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復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市。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吐蕃余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於嶺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後使朝廷無西顧之憂,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安穩,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實際上,大中暫治並不穩定。唐宣宗晚年,國內已有亂象,他死後不久就爆發寇亂。[126]
唐宣宗李忱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127]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最終爆發民變,唐朝經濟重地的江南地區經過黃巢之亂打擊,唐朝統治已名存實亡。[128]黃巢之亂後,把唐朝的經濟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戰亂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繼位,遷都洛陽。[129][128]
乾寧五年(898年),發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唐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國,同日,宦官假傳聖旨,說唐昭宗退為太上皇,並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81][130]
唐末農民戰爭圖
天復元年(901年),崔胤聯合孫德昭打敗劉季述,迎唐昭宗復位,李裕復降德王。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溫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宣武節度使朱溫入宮盡誅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溫發兵攻陷長安,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將唐昭宗殺害。[130]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大肆貶逐朝官,並將三十餘位朝臣殺死於白馬驛(今河南滑縣),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朱溫本想等統一後再奪取帝位,但因征討淮河以南地區失利,所以提早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131]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唐朝滅亡,朱溫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132][81]
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
唐朝的軍事力量有多強?
朝文社
贊27
閱讀2929
唐朝以後,中國的貴族為何消失了?
最愛歷史
贊137
閱讀2.1萬
國都淪陷五六次,卻是史上第三長命朝代,憑什麼?
最愛歷史
贊529
閱讀10.6萬
唐朝滅亡時畫面有多慘烈?皇子、公卿悉數橫死,兩位皇帝慘遭弒殺
文史磚家
贊114
閱讀2.9萬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朝文社
贊88
閱讀2.5萬
千真萬確:唐朝之後不是宋朝
談資
贊999+
閱讀244萬
疆域
唐朝版圖最大時期為唐高宗龍朔年間,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圍南至羅伏州(今屬越南)、北括玄闕州(今屬俄羅斯)、西及安息州(今屬烏茲別克)、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有學者推算其國土面積為1076萬平方公里。[133][134]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後突厥反叛攻陷漠北,[135]武周時期短暫歸降但不久復叛;[136]安史之亂後西域被吐蕃攻佔,到晚唐時縮水至漢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區。[21]
唐朝疆域圖
疆域范圍
唐朝的疆域在極盛時期版圖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一帶,西達中亞鹹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唐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於、北庭六大都護府,以及大量隸屬於六大都護府的都督府和羈縻州。[43][26][137]但安史之亂後數十年間,由於大量河隴邊兵參與平亂導致邊防空虛,吐蕃趁勢進逼,並佔領河隴及湟水地區,而河套地區則仍由天德軍與振武軍管轄。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間沙州人張議潮起兵收復河隴地區,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趁吐蕃內亂,於咸通七年擊潰吐蕃,使其分裂為一百多個部落。
共27張
唐朝地圖
大唐亡於氣候?從公元741年的一場雪說起
最愛歷史
贊18
閱讀1578
唐朝是如何丟掉西域的?
最愛歷史
贊26
閱讀5139
共125張
朝代疆域圖
行政區劃
唐代開創了中國行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不過這些道沒實際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設州、府,州、府下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138][137][139]
凡15道351州(府、都護府)
道 治所 下轄
關內道
鳳翔府(今陝西鳳翔)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河南道
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市)
東都(洛陽)、河南府、宋州、汴州、孟州、陝州、鄭州、虢州、汝州、許州、蔡州、陳州、潁州、亳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河東道
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單於都護府
展開全部
唐朝皇帝的難題:地方政區到底要兩級還是三級?安史之後都失控了
浩然文史
贊48
閱讀7742
升為北都,太原如何助力大唐遷都?
地緣谷
贊45
閱讀7532
政治
中央官制
唐朝沿用隋朝官職制訂三省六部制,主要機構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監、九寺。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43]
中央官制
三師 / 三公
三師
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展開全部
(表格資料來源[140])
地方官制
道置觀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
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
縣: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
鄉:耆老;五里一鄉
里:里正;五保一里
村:村正;一自然村為一村
保:保長;五鄰一保
鄰:鄰長;四家一鄰
坊:坊正。城市內無村設坊,坊正和村正同級
(內容來源[140])
選官制度
主詞條:科舉制度
法律制度
唐朝法律分為律、令、格、式四種。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國家對各項制度所做出具體規定(如《戶令》);格是對律令式做出補充修改與對禁令的匯編;式則是各項行政法規(如《水部式》)。《唐律》是唐朝根據隋朝《開皇律》,參照《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等三律修編而來。[141]自唐高祖時代開始制訂,在唐太宗時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年間又對唐律進行了全面注釋,寫成《律疏》,與《唐律》合稱為《唐律疏議》。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條。唐玄宗時始修《唐六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唐朝法律將謀反、謀叛等反對朝廷的行為定作不得赦免或贖免的「十惡」大罪,對朝廷的延續起到了保障作用。又有一系列相關土地私有權的條例,維護了經濟基礎。貴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護,在與庶民觸犯同樣的法律下可減刑或免刑。[142][45]
唐朝人為什麼把皇帝敕封的官員,蔑稱做「斜封官」
歷史大學堂
贊119
閱讀1.4萬
許倬雲:漢與唐的天下秩序
山河志
贊33
閱讀6068
大唐到底有多少政權?
Q先森
贊6
閱讀1180
古代的退休制度是什麼樣的?宋朝最讓人羨慕,唐朝最特殊
歷史戰爭
贊25
閱讀5119
唐朝為什麼那麼牛?因為他的教育體系很牛!
有兩夏子
贊3
閱讀2500
共28張
唐朝名臣
軍事
體制
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軍事特點。唐朝統一了隋朝末年軍閥割據的中國,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時攻滅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百濟等國收其地為州縣,並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征調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為李唐征戰。[143]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制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
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結果後來唐朝因安史之亂在軍事上全面收縮,中國的勢力從此退出中亞。接踵而至的藩鎮割據導致華北地區經濟蕭條。
唐朝三彩武士俑
唐朝的眾多著名將領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神將薛仁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將領、郭子儀、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駢等漢族統帥外,異族將領也占據了重要地位:比較重要的有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百濟人黑齒常之、高句麗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懷光、突厥突騎施部人哥舒翰、鐵勒部的仆固懷恩、渾瑊和阿跌光進等。[145][146]
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的破壞導致府兵制改為徵兵制和募兵制。安史之亂中,臨時代府兵制而起的擴騎並不能抵禦與節度使的兵力。唐朝在軍事上失勢: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回紇、吐蕃、南詔犯邊。但在晚唐會昌二年唐軍擊破回鶻那頡啜部,全收七千帳,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那頡中箭,透駝群潛脫,烏介獲而殺之。[145]
㈩ 保定定州市區有哪些大型商場或市場
第一檔次:大世界、時代、第二檔次:紫光都;第三檔次:福源商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