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票房一天能達到十幾億
①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中國電影總票房才600多億,這個什麼概念,中國餐飲總規模4.7萬億,汽車1.4萬億,連洗浴行業都有5000多億。如果整個中國電影是一個公司,基本等於中國500強第276位淮北礦業的營業額。
票房計算是根據票價計算的。因為網上購票一般在30-40元之間,取均價35元計算,《戰狼2》觀影人次在1.6億,1.6億*35=56億,《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影人次在1.39億,1.39*35=48.65億,《美人魚》觀影人次在9200萬,9200*35=32.2億左右。
中國14億人口。只需要14個人中有一個人觀看就有1億。1億*35=35億的票房。中國電影市場的狀況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影片瓜分了80%的票房,80%的影片只能靠剩下的20%勉強生存。
② 中國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
現在電影市場,常常能聽到某某電影的票房過億,好像如今過億並不是個很難的事情。億元俱樂部的導演和電影也在增加。從張藝謀的大片開始,彷彿才開始華語電影的過億票房,到現在的《集結號》、《畫皮》等電影快速過億。電影票房過億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這個現象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原因呢?
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電影工作的有關情況:《赤壁》《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長江七號》《功夫之王》《大灌籃》《投名狀》8部影片票房過億元,全年國產影片的市場佔有率超過總票房的60%,連續6年超過進口影片。除此之外,《功夫熊貓》《007:大破量子危機》《全民超人》 三部引進片票房過億,去年全年共有11部影片票房過億,成為史上票房過億電影最多的一年。
第一部分:內部原因
原因一 電影越拍越好
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電影行業的運轉越來越成熟,技術越來越先進,導演拍攝的電影也越來越用心,這一切一切的結果就是現在的電影越拍越好。也越來越好看,無論是場面還是故事情節方面,相對於前幾年來說都是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所以說,電影越拍越好,也是讓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影消費的原因。
前幾年,張藝謀的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等放映的時候,很多觀眾都是沖著「中國的大片」這個標簽去看的,盡管其情節方面被觀眾所詬病,但是2002年《英雄》創下了2.5億元的票房紀錄。而現在的電影,不僅僅場面方面做的非常漂亮,也很會講故事。擯棄了華語大片不會講故事,單純講場面和氣勢的問題。
另外,電影題材更加的商業化,也就是貼近市場,迎合觀眾的口味。像去年的《畫皮》上映6天的內地總票房超過了1億元,電影上映十天的內地總票房突破1.43億,創造了國慶檔上映影片票房的紀錄,取得總票房超過兩個億的好成績。如此快速過億,並且加入兩億元俱樂部,可以說是跟電影本身的質量有關系。《畫皮》原本這個題材就具有一定的商業性,讓觀眾從題材就開始感興趣,可以說是這個電影成功的一半。
原因二 行業越來越成熟
說到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先來看看今年的電影成績,截止到2月份的數據,已經可以看出電影產品成熟的一些苗頭。
2009年1-2月全國城市電影市場繼續保持了2008年底的市場繁榮局面,不僅票房、場次、人次指標同比有較大增幅,而且國產影片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主導地位也進一步鞏固。據初步統計,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票房為9.96億元、場次為89.61萬場、觀眾為3259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3.5%、11.6%、43.8%。在電影市場總體強勁上揚的同時,國產影片的市場表現更為突出,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國產影片票房為7.91億元、場次為65.33萬場、觀眾為2604萬人次,與2008年同比分別增長57.4%、5%、41%,三項指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9.4%、72.9%、79.9%,遠遠超過進口電影,成為我國電影市場的主力軍。春節期間,票房居前五位的電影全部被國產片囊括。
2009的賀歲檔方面,不僅08年12月份上市的《梅蘭芳》、《非誠勿擾》、《葉問》以及09年1月初上市的《赤壁(下)》等國產商業大片繼續保持了火爆勢頭,更為可貴的是一批中低成本的國產影片在與商業大片同檔競爭中創出了佳績,《游龍戲鳳》、《瘋狂的賽車》及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分別取得了億元或接近億元的票房成績,特別是投資僅為600萬元《喜羊羊與灰太狼》,創造了國產動畫片的票房新高。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電影業顯示出了繁榮。而根本的原因是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都知道電影業是一個產業,他需要成熟的運作和市場。經過這些年的電影發展之路,到現在的電影業已經開始呈現出趨向成熟的市場和電影製作。
電影行業的成熟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電影類型類別增多,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今春賀歲檔電影市場可供選擇的影片遠遠超過往年。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新上映的影片共10部,加上之前上映的片子,總量達到15部,是去年同期上映數量的兩倍。二是電影製作精良,滿足了觀眾審美需求。三是院線制改革不斷深入,銀幕數增加帶動消費潛力。隨著院線制改革深入,行業內外資本紛紛投資城市影院建設,形成了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影院建設的熱鬧局面。四是營銷創意不斷出新,中國電影的產業化運作逐漸成熟。近年來,電影產業化程度提高,在製作、發行、宣傳、營銷等方面運作科學、規范,使電影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原因三 電影市場化,營銷,宣傳做的好
從提出電影產業化開始,電影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到今天的電影市場,營銷於市場運作顯得尤其重要。拋開電影本身的拍攝質量而言,一個電影的成功,關鍵還是要看其市場運作。我們看到現在的電影在宣傳和營銷方面都非常重視,很多電影在拍攝階段就開始宣傳,營銷手段豐富多樣。
原因四 明星效應
從《畫皮》的全明星到《梅蘭芳》的黎明,章子怡,可以看出,現在電影在打造「名牌效應」。馮小剛的電影每年票房都飈新高,很大原因是因為形成了馮小剛的馮氏電影的標簽,這個標簽本身象徵著億元的票房。同理,張藝謀的商業電影也從來沒在票房上輸過。名演員和名導演效應形成了電影的「品牌效應」,這是電影運作成熟的表現,也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外部原因
原因五 銀幕數增加 影城增加
影院、銀幕數量的增長是電影票房增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從2007年和2008年和2009年的一些數據來看看相關情況:截止到2007年底,全國的新增影院數達到102家,新增銀幕493塊,平均每天誕生1.35塊銀幕,發展速度位於世界前列。
隨著影院、銀幕數的不斷增長,多廳影院的頻頻出現,各大院線加盟影院的不斷增多,2007年全國有五大院線票房總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新影聯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6億元,為各大院線之首;上海聯和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2億元,緊隨其後;其餘3家院線為中影星美院線票房總收入3.64億元、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和萬達院線均為3.25億元。與2006年只有上海聯和一家院線超過3億元票房相比,2007年中國電影院線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票房的增長。從市場上來看,影院及銀幕數量的增加,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根本原因。
我們來看廣電總局提供的2008年的數據:2008年全國院線公司范圍內新增影院118家,總數達到1545家,同比增長8.27%;新增銀幕數570塊,平均每天新誕生1.56塊銀幕,全國銀幕總數達到4097塊,同比增長16.16%。這個銀幕數達到了日均新增一塊半的速度。到2008年底,全國城市數字電影院線19家,農村數字電影院線158家,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主流市場、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的梯次發行放映網路,構成了適合不同階層觀眾欣賞的、比較合理的電影市場結構。
2009年1-2月份城市主流院線新增影院18家,新增銀幕97塊,新增銀幕數與2008年同比增長20%。這些數字不僅僅說明了近階段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也從一個側面預示了將來電影市場的繁榮和票房將會達到的一個新台階。
現在的影院建設的硬體條件越來越好,讓看電影變成一個方便,簡單的事情。不會因為想看電影,而因為距離遠,停車不方便,買不到票等情況而讓看電影變成不容易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行業發展需要硬體條件。
電影放映市場需要更多的影城和銀幕來滿足這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影院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讓看電影變成一種休閑和娛樂。目前大部分的影城都位於購物商場,這讓很多人在累的時候可以選擇看電影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影城的環境的舒適讓更多的人願意選擇這種休閑和娛樂的方式。
原因六 政策的支持
中國電影發展到今天,政策方面是越來越利於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業從2003年起全面推進產業化進程,推出了一系列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解放電影生產力,降低電影准入門檻等,讓電影業的發展有了提高的政策環境。
因為正常的扶持,讓電影產量逐年攀升,從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經過持續6年的創作數量攀升,中國電影已經步入世界電影生產大國行列。在投資方面,電影生產呈現出多主體投資的新局面,從2002年的只有幾十家投資主體,發展為2008年的超過300家,其中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投資結構趨於多元。電影市場年票房總額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擴大到2008年的突破43億元,平均每年以超過25%的幅度高速增長,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過了30%。可以看出電影綜合效益顯著增強,從2002年的不足20億元,提升到2008年的突破80億元。影城和銀幕數的增加也是源於政策的支持,全國城市影院銀幕數從2002年1400多塊,猛增到2008年的4000多塊。不能不說是因為政策的春風。
原因七 人們更有錢,休閑方式之一
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人們更有錢了,消費能力更強了,更注重生活品質和休閑了。於是電影這種既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又能滿足人們休閑和娛樂需求的方式自然成了人們的傾向選擇。
綜上所述,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絕對不是簡單的幾個方面的原因,他是電影本身的運作和市場大環境相互作用而推進的結果。
③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票房都是幾十億票房,以前我經常看到
首先是電影票的增加,還有部分刷票的存在。最主要的中國電影市場的日漸成熟,一部電影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小的雖然幾百萬,大的製作幾億幾十億都會有,一部真正好的電影才會有人看,但是票房高不代表好,只是很符合市場需求,現在電影院那麼多,網路也很發達。網路宣傳很到位,看的人自然多,加上小情侶總要去看看電影吧,就是盲目看電影的太多了。就像我,如果住的近,如果上映我喜歡的電影我一定會去看
④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動不動票房就能過億
近兩年票房的井噴,最主要來源是銀幕數量的激增,去年一年增長的銀幕數量,比 03 - 09 過去七年還要多。從 10 年開始的加速增長,和國內城鎮化的進程和政策推動是密切相關的。 從 11 年開始,一線城市的院線建設已經趨於飽和,增長的銀幕多為二三線城鎮。以我老家,一個三線小城鎮為例,前年全城只有兩家影院,近兩年增長為五家,還有兩家正在投建。在這里,比起好萊塢大片,徐崢、趙薇等國內一線影星和更貼近生活的故事,吸引力要大得多。 11 年和 12 年這新增的近 7000 銀幕是今年票房的主要保障。所以你會看到,近期幾乎所有的電影,無論好壞,票房都比前幾年要翻番。這就是趨勢。
⑤ 為什麼現在電影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票房,按40塊一張算近億人觀看
凡是聲稱超過十個億的就是耍流氓,這裡面洗錢的黑幕早已不是新聞,更何況拍一部電影真的有必要花那麼多錢嗎?那些由國家出於特殊需要投資的當然另當別論,這些投資人比你我都會算賬。別再傻傻相信那些宣傳了。
據說電影,拍賣,古董,書畫都是洗錢的重災區,特別是電影這行當,就沒幾個干凈的,經常半夜包場的影院,一個看電影的都沒有,票房蹭蹭漲。主演的片酬,特效的製作費猛漲。這幾年如果不是國家出手強力遏制,還會有更離譜的數據。
關鍵是有很多人不是看了一次,這樣一重復電影的觀看量就多了。
有疑問很合理,主要是票房收入的稅率很低,有些不法分子打著文化傳媒的晃子進行洗錢的犯罪活動,操作簡單風險小,國外很多,也不知國內有沒有,,,
告訴你個秘密,他就跟房地產一樣,泡沫太大
⑥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新片上映前幾天票房數據和好評一定要靠公關狠狠狠狠在公眾平台刷上去。
中美市場走勢在春節檔前走勢較為穩定,不過大年初一開始,春節期間中國單日產出基本都在2.5億以上,穩定性領先於北美市場。最終北美市場2月份產出了大概44.6億人民幣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場占據的10%的比例,美國影市2月約收40億元人民幣,比內地票房約少5000萬。
單月破40億首超美國: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項國產電影的紀錄。19日大年初一當天,7部新片同時上映造就了超過3.5億的單日最高成績,初一到初六的春節檔總票房更達到史無前例的17億。
而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2月內地電影市場高達40.5億,成為內地首個突破40億大關的月份,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票房最高點。
⑦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的,,更誇張的是連捉妖記二十四億都有,,我很不
新片上映前幾天票房數據和好評一定要靠公關狠狠狠狠在公眾平台刷上去。
這就是整個放映期為什麼無論你怎麼搜索,搜到的都是上映前幾天的好評論。因為他們花了錢的,你只能搜索到他們的發言結果。他們還有小團伙開馬甲狠狠地為這些言論轉發,點贊,etc。。。
目的是為了讓觀望的人甚至路人看到這些,才有可能在走進電影院時選擇他們的電影,從而維持他們的排片率。
你說水分有多大呢?
你們身邊有多少人會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心裡沒點逼數嗎?有些單位甚至一個人都不會去看電影。幾十億票房摺合成人頭就算1億人次吧。大概的意思就是平均16個人裡面有1個會去看的。這可能嗎?自己身邊找個小樣本算一下就知道可能不可能了。
還有那些演員陣容里沒偶像明星+口碑並不好的電影,有人還在網路上曬票說自己6刷7刷的,這些人的日常發言里甚至根本不帶影片里演員的姓名,說明不是腦殘粉,你覺得那可能嗎?腦子里裝的全是屎嗎?6刷7刷的。。。這些不算是刷票房又算什麼??然後主演再上綜藝,把這些事情說出來,搞得像真的一樣,觀眾看了又會覺得這電影可能真的不錯吧。就又會有一批唄忽悠著去看。總之是刷子的良性循環。
既然刷的良性循環那麼多,哪個製片方還會放著不用呢??最後你花錢看到了個啥,只有你自己心裡清楚!
⑧ 12天30億,《戰狼2》高票房到底是怎麼來的
首先,戰狼的高票房大多數均為國人貢獻。
以下說說原因:
到很多短評說這部電影是中國人的意淫,是浮誇,是一部非常垃圾的主旋律
很不贊同
幾乎裡面所有內容都是有證可考的
我不是軍迷,但我也知道中國特種兵在國際比賽上屢獲大獎
我不關心時政,但我也知道葉門撤僑時候所展現的中國速度
或許唯一意淫的地方,就是被強拆時一打五十的豪邁了
說回到電影上面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完全可以把《變形金剛5》、《速度與激情8》給爆出翔
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商業電影
笑點很多,淚點也不少,鐵漢柔情,打戲燃到爆
最重要的是,有共鳴
走出電影院外的時候,一個不算太大的小姑娘和她男朋友說
這是她看過唯一一部想哭的電影
當那些導彈從戰艦上面發射的時候,真的看到了一個強國的影子
吳京、達康書記、趙東來甚至包塊張翰的演技全部在線
唯一不在線的或許就是女主角了,但這姑娘的大長腿承包了一半的屏幕
我也不計較她捉急她和梅根福克斯有的一拼的演技了
情節方面可以算是十分緊湊,一張一弛,有笑點,有淚點
邏輯方面只有略微的瑕疵
小女孩的活人抗體疫苗,我不是學醫的我不清楚真假
但張翰作為一個嘴炮公子哥,竟然能活到最後,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還有雇傭兵殺死僱主,這確實是有點假了
除了這個到是沒有讓人覺得十分突兀的地方,所有的點都安排的十分合理,每一個伏筆都用的很好
至於主角開掛,無限子彈,無限生命,這是世界所有動作片的通病了
劇本安排的不行到是真的
一開始,我以為片中的主線是吳京的找到殺死余男的兇手,然後復仇
然後畫風一轉,造反了。OK,我覺得這是吳京保護於謙,因為瞧於謙那樣就知道他一定知道這枚子彈的底線
劇情在這都在我的預料之內,但之後就出現了莫名的偏差
救陳醫生,救小女孩,救工廠華僑,自己被救,在救華僑,然後又救華僑
你忒么的就不去報仇了?
劇情的主線已經成功的從復仇變成了撤僑
PRG變成了塔防了
直到最後的時候,大BOSS才說這妞很漂亮
什麼玩意兒啊,這編劇MDZZ吧,你這樣子幹嘛不直接把這條線給刪掉啊
看到最後彩蛋,才終於不糾結了
因為我很想直到吳京會在余男和美國妞之間怎麼做出選擇
這點十分考究編劇功力
至於人物的塑造,並不是太過於扁平化
除了大boss是絕對的邪惡
其他的主要人物都算是比較豐滿
吳京是軍人,但被於謙坑了之後,看到自己干兒子偷茅台的時候,也沒說什麼
那個大個子,也算的上鐵漢柔情
最後要說的
電影最後一幕 是中國護照上的一句話
不在國外艱難生存過的人,永遠不知道原來春節聯歡晚會這么好看,竟然能把人看哭了
不在國外經歷過戰爭、瘟疫的人,也同樣不知道護照背後的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不走出去的人,永遠不知道家的溫暖
我是一個資深的足球迷
從02年到14年,經歷過了四次世界盃
每次世界別的時候,總是在貼吧裡面對罵
德粉小學生,意粉腦殘,英粉偽球迷,阿根廷沒球王,諸如此類巴拉巴拉
義大利贏了,球迷們會高聲歡呼,我意贏了,
西班牙贏了,球迷們高聲歡呼,我西贏了,梅西萬歲
德國隊贏了,球迷們會高聲歡呼,我德贏了
哪怕日本隊贏了,球迷們也會說,我日,贏了
那如果中國隊贏了呢?我中贏了?我華贏了?
不不不,那一天,所有的中國球迷都會說,我們贏了!
國家在一點一點的強大,雖然依舊有許多的缺點,但這是我的家
中國電影也在一點一點的崛起,雖然爛片依舊很多,但能不能不要雙標,不要看都沒看過就隨意的詆毀,不要受美分影響?
多一點包容心,不要用一大堆的批評、諷刺來襯托你的專業性
別忘了你是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看的電影
——豆瓣影評-聽風的歌
⑨ 一部電影為什麼有十幾億票房,人都哪來的
比如泰囧,12億的票房,部分是因為一些城市只放這個電影或者優先放這個電影,或者把泰囧放到黃金時間點來播放,所以票房會這么高,不排除電影院炒作或者有分紅。
⑩ 為什麼徐崢、王寶強、黃渤、沈騰的電影很容易上10億票房
為什麼徐崢、王寶強、黃渤、沈騰的電影很容易上10億票房?說來挺讓人難以置信的,劉德華從影幾十年來,《掃毒2》居然是他第一部破10億的作品,第一次有這么高的票房也讓這位快60歲的天王著實興奮了一把,直言自己又找回了當初做新人拍電影那種忐忑的感覺。為什麼劉德華這么高位置的巨星拍了這么多電影,票房成績卻抵不過內地影視圈那些新起之秀呢?
所以一個好檔期和一個好題材真的太重要了。看看王晶的《澳門風雲》系列,除了第一部稍微能看之外,其他兩部是越來越爛,但是並不妨礙他在春節檔拿走數十億的票房。所以很多港片的票房不高真的不能怪觀眾,即便你做得再好,後期的宣傳和上映日期沒做好,很多時候也是白費功夫,成績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