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知乎
㈠ 你們覺得從事影視後期的工作怎麼樣,工資高嗎,前途怎麼樣!
一、個人認為,影視後期的前景很好
現在國內的情況,電影票房不斷創造新高,而影視後期是影視行業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所以就業前景很好
影視後期,也有細分的工種
大的方向有剪輯和特效
剪輯,更依靠個人的審美,個人的理解。這方面,國內跟國際的差別不是很大。所以就業前景一片大好特效,差距就大了……但是國內現在也有很多國際性的公司了,中國的電影特效,已經比以前強很多了。(電視劇除外)所以,特效行業現在在國內,屬於一個變革的時期,會慢慢的擠掉一些投機取巧的公司,會給真正有作為的公司一個發展的空間。但是對於個人來說,還是依靠個人的能力,大公司崛起,肯定需要人,所以,特效行業的就業前景我也很看好。但是真正有好的作品,還是需要時間的。
關於影視後期這款分的很多,所謂後期並不像其它答主說的一樣純粹是加特效angangang,任何需要在錄制結束後對電影進行編輯的行為都叫做影視後期,比如:
剪輯師 調色師 音效師 建模師, 特效師(特效師又分很多種),一般大家討論一部電影好壞往往吐槽的都是特效(比如盜墓筆記的電視劇)。
二、如何從小菜鳥變成影視後期高手
成為後期高手,是我們每一個從事影視後期行業的人的夢想,但是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卻苦於自己是個菜鳥,什麼都不會,或者一知半解,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這個行業撐起來,更多的時候沉浸與自卑當中,背負著菜鳥的負重,其實菜鳥怎麼了,誰還不是從菜鳥走過來的,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過程的,所以做事要有耐心,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所以踏踏實實的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其它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果你想從菜鳥變高手,那麼就要跟高手學習,這樣你才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進步,如果你想學的話,可以來我們這個群,第一組數字是521,,第二組數字是496,第三組數字是564,按照順序把這三組數字連接起來,你就可以找到我們,我們這里只要有夢想上進心的人,否則的話,不要來,我們不歡迎的。
四、影視後期製作經驗技巧
1、閃白:
合成節目時,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幀疊化,而是在原素材上調高gamma和亮度做一個簡單的動畫,然後再疊化,這樣畫面的亮部先泛出白色,然後整個畫面才顯白。感覺就像光學變化,不單調,而且最好保持即使在最白的時候也隱約有東西可見,也就是說不採用純白的單色。
2、切:
合成的時候以1-2幀的疊化來代替用純粹的切,過渡將會平滑一些。
3、畫面色彩:
畫面中盡量避免純黑,純白色,即使是黑色,採用壓到非常暗的紅色,藍色等來代替,將會使整體的色彩更協調,由整體色調來決定具體的色調。
如果感覺片子不夠亮或不夠暗,盡量盡量避免整體加亮或減暗的絕對方法處理,代之以增大亮部面積和比例之類的相對方法解決。使用曲線工具更易控制畫面局部的調整。
對於金屬光澤的質感,主要原則是「金不怕黑」,也就是說金屬質感的產生必須要有暗部,盡量使用移動的燈光營造流動的高光效果來代替反射貼圖,可以使用負值的燈光來製造暗部。
4、構圖:
除了嚴肅、權威、力量等表現場合以外,盡量採用不對稱構圖,盡量從剪輯,銜接的角度考慮構圖,不要太執著於單畫面構圖,以電視的長寬比,單個鏡頭的構圖非常困難,構圖的時候我們通常考慮的不僅僅是電視上展現出來的那一部分,應該全面考慮動態的、時間與空間都有變化的立體構圖。
5、聲音與畫面:
對於是環境聲,不必和畫面剪輯嚴格對應,一般來說環境聲先入後出。
根據波形圖和畫面的剪切點錯開1-2幀感覺比較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覺,不要太執著與波型圖和剪切點的一致。有的時候要考慮聲音傳到您的機器裡面所對應的環境聲比「環境場景」(錄制到機器內的)可能要稍有延遲,對於一些大的場景的現場收音與後期製作,我們要注意這點,畢竟光速與聲音的傳遞速度相差很多。
6、正常的畫面色彩:
電視上正常的畫面色彩在電腦上的表現往往是過於飽和的,電視的特性之一就是,亮度會增加,飽和度會下降,但是過於飽和的色彩容易看膩,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顏色層次過渡,不要僅僅把注意力放在色塊上。
7、顏色的調整:
首先去掉顏色,只看灰度圖,調整出正確的過渡和明暗層次,避免過度調整。然後先調好色塊部分顏色,也就是最有色彩對比傾向的部分。比如說遠處是冷色調,近處是暖色調,也就是顏色的設計過程。
控制顏色過渡,使得過渡不單調,顏色曲線工具與線性過渡相比具有更多的調節控制。
畫質第一,顏色的調整不應明顯導致畫質下降,否則寧可不調,或微調。
8、光效:
通常,過度模糊的、僵硬的光效不是很好,硬的、快速變化或者說始終保持變化的光效更出色。盡量自己製作最合理的光效,比如說使用PS畫個幾層,然後再在合成中去調整,直接使用軟體插件的光效雖然簡單實用,但是很多時候不適合具體的問題。
不要濫用光效,避免長時間使用光效。控制光效的層次,即使是最簡單的glow發光特效,建立2-3層亮度和顏色都有偏差的層上去分別調整,效果會更出色。
9、動畫:
避免過度的規律和協調,安排好動畫節奏關系,適當打破節奏,四平八穩的畫面將缺少沖擊力。
10、學會做假來破壞點規律性:
對於變化不大的鏡頭,可以用圈mask來控制調整范圍,這點上類似在畫面上畫畫。有時候可能會有些小破綻,但是運動起來,或者在整片中卻感覺很好,這點上需要取捨,不必只著眼於一個鏡頭。
11、結合前後鏡頭來預覽:
這點在flint或者cyborg之類的軟體里沒問題,在有些軟體里還真是挺麻煩的。總之不能單獨只通過一個鏡頭來調節,要把握整體的感覺。
12、多學習多借鑒:
多學習多借鑒優秀的表現形式、動畫和配色方案。
加入自己的理解,不要僅是抄襲,應該在學習和借鑒中提升和升華。
13、考慮合成的真實性:
真實分成三種方式:物理真實、視覺真實和心理真實。
心理真實通常指在合成一些我們沒有視覺經驗的鏡頭時候,比如說太空中的爆炸,真實的太空爆炸很可能不同於我們在電影上看見的那些,對於這種我們沒有真實經驗的場景,強調先要心理真實。
找到合適的借鑒視覺經驗,在畫面上往往70%的畫面真實就足以讓觀眾滿意,另外30%可以作為視覺效果的考慮而不去管真實與否。
具體而言,在要求真實的合成中,我們通常考慮的是:飽和度接近、暗部色類似、光源位置一致。同畫面中飽和度通常都比較一致、灰濛蒙的環境中不會有特別艷麗的景物,但是要注意,飽和度往往不是完全一致的,有時候也用飽和度的不一致來拉開距離感,暗部色是沒有直接光照的環境光影響的,同一環境中不管什麼質感,只要距離在一定范圍之內肯定接近。光源位置這個道理大家肯定都懂。
當然透視也要看上去准確,一般來說做到70%就夠了,如果做到100%那麼那就是電影大片了而不是創作或者廣告了,另外30%可以留給畫面效果表達上。
14、重視文字、圖片、音樂等素料以及優秀作品的收集:
多訪問國內外較新較好的合成學習素材。多學習多充電。
15、強烈節奏的剪切:
碎切,在2段或者快速白閃的素材之間放入2-3段局部畫面或強烈偏色的畫面,長度一般每段不超過2幀,可以是有關系的,也可以毫無關系的,將形成強烈的節奏和沖擊。
16、因果剪輯法:
在一些時間緊湊但是無法省略的廣告片中,有時候不考慮動作是否連續,採用因果剪輯法。可能一個鏡頭才有起步的趨勢,下一鏡頭已經出了門口。
17、手動調節:
要獲得更多的控制和更好的效果,通過簡單點擊滑鼠,指望自動生成恐怕是無法實現的,依靠優秀的技術和豐富的思維,才能實現更好的與眾不同的效果。
18、摳像:
摳像最重要的就是根據原素材,結合多種調節方式,把差異最大化。
19、水墨效果:
水墨暈開的部分並不僅僅是一個blur的部分,往往加上一點gamma來破壞下線性過渡會有更好的效果。枯筆或者寫實的部分,呈下降拋物線變換,寫意的一般呈上升拋物線變換。
20、調色:
不要相信任何顯示器和監視器,不管他們有多貴。最好是在您的系統上創建一張標准pal色卡,對比著調。
21、顏色的選擇:
當在選擇不好某個顏色時,可以通過遮罩,渲染一段動畫,然後選出顏色最好看的那張。
22、電視的顯示範圍和安全框:
每台電視機的顯示範圍都不同,因此在攝像和後期的影視製作中,安全框只能作為參考。
左右安全框比上下安全框更不保險,一些16:9的電視完全可以看見左右安全框外的東西,titilesafe在純平電視機出來後就基本只剩下構圖上的意義了。
23、謹慎使用黃色:
在片頭色彩上,謹慎使用黃色,如果不準的話很容易顯得既土且臟,可惜每台電視機都多少有點差異。因此在暖色調中應給黃色加入一點紅,使用橙色代替。
24、色彩和景深:
色彩和景深,非常容易調得過度,導致片子強烈偏向某一色調或景深層次太過分明,粗看一眼覺得好看,多看幾遍就不耐看了。
視覺很容易疲勞,因此建議片子至少要隔天再檢查下,往往在你覺得OK的時候,參數再回來點,才是好的。
25、調整心態,積極積累:
成熟的片子應該沒有明顯的缺點。在後期合成的學習階段,往往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所以應該多吸取經驗,多積累。
26、尊重客戶:
客戶才最了解產品,也最清楚他們的產品怎麼賣才好,因為他們或多或少地做過基礎調查工作,不是我們作為製作人員一拍腦袋就會比他們強的。
因此對於產品宣傳點和打動目標群體產生購買力方面,應尊重客戶的意見,但是在畫面和藝術性上,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們要是這方面比你強又何必找你做片。
27、激發創作靈感:
好的創意和藝術的表現,能增強觀賞性,吸引受眾的視覺感官。
28、善於交流:
交流可以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可以從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對快速提高製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也許一個自己冥思苦想多日不能解決的問題,經別人一句話的點撥便豁然開朗。
29、重視收集和記錄:
平時有好的創意和想法要有做記錄的好習慣,重視素材的收集,為創作提供良好的借鑒。
㈡ 中國首位百億影帝是誰
春節假期完了,班也開始上了。想不到的是,《流浪地球》還這么猛,單日票房佔比超過大盤的一半。
而就在剛剛,中國首位百億票房影帝,終於誕生了——
吳京
㈢ 白百何大熒幕的交接棒跨過了85花,直接遞給了周冬雨,你怎麼看
2020年5月6日,周冬雨憑借電影《少年的你》斬獲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在此之前,她和馬思純因《七月與安生》同時獲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至此,周冬雨距離「三金影後」俱樂部只差一座金雞影後獎杯。
而能集齊三金的國內女演員,目前只有周迅和章子怡。
這樣的高度,莫說是同齡的90後小花難以企及,就連85後的前輩們也只能望塵興嘆了。
「謀女郎」是高開。
「最差謀女郎」是低走。
從出道起,不少人給周冬雨預設的劇本就是她會上演高開低走的戲碼,可沒想到她愣是用一個個性格鮮明的角色,一個個含金量極高的獎杯打破質疑,沖破重圍。
未來一兩年,周冬雨手上還握有兩張王牌——和張藝謀再度合作的《堅如磐石》,刁亦男監制的《平原上的摩西》,這樣的作品儲備和前景,同年齡檔的女演員自然無可比擬。如果前輩白百何不能絕地重生,周冬雨會是國內最有望成為首位破百億的女演員。
這是她用實力打出來的精彩人生,是高開,也要高走。
㈣ 印度好看電影都有哪些
以下資源詳細內容可見網頁鏈接
6部氣勢磅礴的印度史詩級電影推薦。
▼《帝國雙璧》
影片是以「愛情」為主線,刻畫了這位傳奇君王復雜又矛盾的一生。本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一部難得的戰爭巨作。以及《阿克巴大帝》,印度的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都是非驚艷的影片。具體內容可見鏈接最後。
㈤ 有哪些拍過的電影幾乎都是爛片的導演
選十大爛片其實比選十佳電影更難,因為爛片實在太多,而且都那麼出眾,那麼辣眼睛,那麼出類拔萃,容易讓人糾結到底應該把「獎」頒給哪一部。今天,就一起來看看2018上半年十大頂級爛片,數量有限,只能擇「優」上榜。
尖叫個不停的爛片:《閨蜜2》
豆瓣:2.6分
觀影的時候,相當難受,如同有人在旁邊一直狂按尖叫雞,還不是一隻,而是三隻,全片「啊」個不停,耳朵都要爆炸的感覺。
《閨蜜2》刷新了港片的下限,非常神經質的一部電影,每個角色都是從精神病院逃出來的,故事愚蠢,表演尷尬,劇情邏輯不通,整體表現糟糕到一塌糊塗。
小品拼湊而成的爛片:《幸福馬上來》
豆瓣:3.7分
無聊的劇情,又充斥著毫無頭緒、內容弱智的情節,整個觀影過程既尷尬又難受,身心備受摧殘,看了一點都不幸福。
但就是這么一部沒營養的爛片,票房竟然有7500萬元,爛片果然票房就是好。
絕世無雙的奇葩爛片:《西北風雲》
豆瓣:3.3分
任達華和余男主演,看起來還挺靠譜的一部電影,看過之後則會懷疑人生,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竟然也能上映,連導演都在呼籲抵制。
簡單的劇情但十分混亂,毫無邏輯可言,一部電影下來根本不知所雲,剪輯之糟糕堪稱爛片之典範。
畢業不了的爛片:《畢業作品》
豆瓣:3.5
還敢說是畢業作品,這部作品根本不及格,畢不了業,一部亂七八糟的電影,故事爛、劇情爛、什麼都爛,爛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女主竟然還那麼丑。
全明星陣容的爛片:《祖宗十九代》
豆瓣:4.3
郭德綱導演的作品,岳雲鵬主演,還找來了吳京、吳秀波、井柏然、林志玲、王寶強 、大鵬等,全明星陣容,但充斥著尷尬的情節,爛出了新高度,不過,這部爛片票房卻高達1.69億元。
侮辱智商的爛片:《卧底巨星》
豆瓣:3.6分
陳奕迅和李榮浩主演的爛片,倒不如兩人拍98分鍾的mv就算了,為什麼要拍成電影呢?這可能是成龍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幼稚的故事,尷尬的表演,俗套的情節,這部片就是一場災難。
瞎胡鬧的爛片:《泡芙小姐》
豆瓣:3.5分
張歆藝導演的電影,當導演一定比當導游還容易,毫無邏輯的電影,劇情就是在瞎胡鬧,最恐怖的是還沒頭沒尾的,一部電影下來,都看不出導演到底想表達些什麼。
驚世駭俗的爛片:《猛蟲過江》
豆瓣:3.6分
㈥ 到底如何評價演員黃渤
黃渤是我最喜歡的明星之一,他是74年出生的,甘肅人。說實話,我對黃渤一開始也並不了解,如果在之前我不了解他的時候,問我喜不喜歡這個這個演員,我會說我不喜歡他,因為在之前可以說我是一個比較膚淺的人,我喜不喜歡一個人會去看他的外表,黃渤給我的感覺就是不怎麼帥。 黃渤是公認的情商高,說話辦事面面俱到,照顧每個人的情緒,有人把這種性格稱為「服務型人格」。
不僅僅是我現在非常喜歡他,並且我的同學同事都非常喜歡黃渤,他的電視劇都會追看追著看,並且我發現黃渤也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他代言的一些東西,我發現他的粉絲看到都非常激動,並且黃渤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往往是正能量的,他經常做一些公益活動,並且主動的讓讓自己參與到災後重建的一些活動。 大家是怎麼評論黃渤的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㈦ 都是功夫之王,為什麼成龍62歲還在打李連傑53歲就老去了
在華語電影功夫演員里,有一個踢腿動作,除了李小龍和他,沒人能做到。也沒有人,比這個小個子打起來更像一個大俠!講真,除了早逝的李小龍、他和成龍,還有誰還配得上功夫之王四個字呢?
可我們的功夫之王李連傑,老了。
老。
即使向太跳出來代為澄清「他活得好好的」,又有什麼用呢?觀眾又不瞎?其實從2013年罹患甲狀腺亢進以後,服用葯物導致身材發福、水腫的李連傑,就已經淡出熒幕,活得越來越像金庸《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一代高手,神龍見首不見尾。
觀眾總盼望著他能好起來,可是——那張前往寺廟參拜的照片里,分明是一位鬢角蒼白、笑容滄桑的老人家,哪還似當年那個叱吒風雲的功夫巨星呢?當這位老人對著寺廟感慨自稱,「離死亡已經不遠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彷彿生命里有些東西,就此失去了一樣。
觀眾心裡都清楚,這樣的李連傑,可能這輩子再也演不了功夫片了。可為什麼說,這個53歲就老得像70歲的李連傑,依然是華語電影——永遠的功夫之王?
那些說李連傑只會打套路拳的,你是不知道李連傑當年有多能打,又受過多少傷!
李連傑8歲習武,他的功夫打得有多好呢?就是打到被周恩來總理接見的程度——用周星馳電影里的台詞來說,「你骨骼清奇,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
1963年4月26日,李連傑出生在北京市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里,是全家最小的孩子。兩歲時,父親因公去世,母親一人挑起了撫養五個孩子和兩位老人的生活重擔。後來在香港,很多電影人覺得這個大陸仔很計較錢,應該跟少年的生活有關。
1971年,他被教練吳彬看中,開始武術生涯。1972年,獲得「文革」發生以來第一次舉辦帶有民間自發性全國武術比賽中「傑出表現獎」。
1972年,李連傑參加「泛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乒乓球冠軍賽」開幕儀式上的武術表演,演出結束後,被周恩來總理接見。
1975年全國運動會,12歲的李連傑,參加成年組比賽,獲得全能冠軍。 1979年,在第四屆全運會上,李連傑雙腿膝蓋脛骨粗隆,後筋錯位,仍堅持武術比賽,奪得5塊金牌。
《武林》雜志給予李連傑的評價是:「李連傑武術動作的特點是:速度快、動作準、力度大、彈跳好、節奏明、姿勢美。」這個評價,簡直就是寫給香港電影導演最好的推薦語,能打的武術明星不少,可是像李連傑這么能打,顏值這么高,還打得這么好看的,真的是萬中無一。
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李連傑在功夫電影的世界裡,一口氣打了30多年,可李連傑的傷病,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
拍攝完《少林寺》後的一次訓練,李連傑右腿內側韌帶、兩根十字韌帶和外側半月板全部斷裂,手術七個小時,住院兩個多月。領取了國家三級殘疾證。
從此開始,李連傑開始了傷病不斷的動作電影人生,許多人在知乎上問:都是頂級動作明星,為什麼好像李連傑受的傷沒有成龍多?實際上,李連傑拍攝的動作片多數是硬派功夫片,他受的傷,絕對不可能比成龍少,觀眾的印象誤區,只是來自於受傷花絮成為了成龍電影的一部分,而李連傑的傷,永遠是自己默默扛起來。
拍攝《少林小子》時脖子嚴重扭傷,尾椎錯位。拍攝《南北少林》時脊椎錯位、背部肌肉嚴重拉傷,第五腰椎裂開。拍攝《中華英雄》時,鼻樑骨被打斷,拍攝中一度昏迷不醒。
拍攝《黃飛鴻》時左腳腳踝嚴重摺斷,可擺成一百八十度,腳心對著自己。拍攝《中南海保鏢》時右腿骨折。拍攝《霍元甲》時從12尺高台墜落,受內傷。
長期的傷病,加上拍片過程中的艱辛,李連傑的身體,用一句流行語來說,是早已被掏空了,用武俠電影中的話講,李連傑一直以來都內傷未愈,又添新傷。誰又能說,他今天的老去,和為觀眾打了一輩子,沒有關系?
李連傑一老,世間再無黃飛鴻,沒有方世玉,沒有精武英雄了!
李連傑在華語電影中的地位,其實一直被低估了,這大概是因為,相比另外兩位享譽世界的華語功夫電影的標簽人物,李連傑缺乏某種一以貫之的特色。
李小龍有截拳道、成龍有功夫喜劇,但李連傑的功夫電影應該如何定義呢?似乎找不到一個准確的詞。每個有風格的動作明星,到最後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功夫世界觀 ,觀眾看到他們的電影,就是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 。
李連傑的動作電影沒有!可也正因為如此,李連傑的電影,更加兼容並蓄。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是華語動作明星中,類型跨越最廣,最兼容的動作明星——從武俠片、時裝動作片、戰爭片到科幻片,李連傑都敢拍,而且打到最後,都能把片子打成李連傑電影。
相比成龍的雜耍喜劇,李連傑在自己的電影中打出了一種李連傑的正牌動作風格。這么多年來,那麼多去香港發展的全國武術冠軍中,他是把中國傳統武術和動作電影融合地最好、最天衣無縫的那個。
在李連傑之前,香港電影人根本不知道怎麼用這些身懷絕技、但是打法套路的中國武術冠軍。李連傑在《少林寺》中的武術表演,簡直就是將全國武術大賽上的表演搬了過來,這也導致李連傑在短暫的走紅過後,很快陷入了無戲可怕的境地,雖然在那段寂寥的日子裡,他留下了一部和另一個天才的合作作品——《龍在天涯》。
一直到有一位香港導演,請李連傑來拍一部全香港都覺得他拍不好的武俠片 。李連傑,甚至香港電影,才創造了屬於內地武術冠軍的動作體系,包括鏡頭、剪輯和特技的使用方式,敘事和角色的處理。
這個導演,叫徐克,這部電影,叫《黃飛鴻》。
當時的嘉禾高層認為,徐克一定是瘋了,才找來一個愣頭青飾演之前一直由關德興這樣的老派演員飾演的黃飛鴻,況且當時的李連傑在香港不要說票房號召力,連認識他的人都沒多少。這種搞法,就是在搞事情。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李連傑幽默逗趣卻又正氣凜然的黃師傅,成為香港武俠電影再也繞不過去的經典形象,徐克的《黃飛鴻》系列,成為香港武俠電影再也無法超越的巔峰。
即使對徐克和李連傑再不爽的香港影評人也不得不承認,《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這部電影,在動作、言志和劇情的結合上,創造了香港武俠電影可一不可再的巔峰,李連傑在電影中的演出,再無人能出其右。
李連傑,就是黃飛鴻。
這部電影還創造了李連傑電影的另一個特色:經典動作對決場面。每部李連傑經典電影,必然有一場值回票價的巔峰對決大戲。
比如《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中,都正值體能巔峰的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和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的胡同竹竿對決。
《給爸爸的一封信》中,開創了和童星謝苗攜手對決另一位武術冠軍於榮光的經典場面。
《精武英雄》中,則是他和倉田保昭蒙眼過招的場面。而《精武英雄》,也是李連傑最被忽視的一部華語功夫電影真正的傑作。
這部電影的票房非常一般,當年的評價也很普通,但過去的時間越久,就越顯出它的卓爾不凡。
《精武英雄》還是有很多問題,比大結局過於冗長的打鬥戲,比如陳真形象的塑造太過單薄。
但是在所有華語電影對功夫的闡述中,再無超越《精武英雄》者。一直到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才勉強觸及到《精武英雄》的武學境界,但以王學圻和梁朝偉的身手,是卻無論如何再難再現李連傑和倉田保昭風中對決的動作層次、情懷與武學意境了。
《精武英雄》給我的觸動,還在於洋溢影片深處的對華語武俠片精神的堅守。就算當時整個香港電影市場,早已不再流行這種有情懷、有格局、動作之外還要言志的功夫片,陳嘉上、袁和平和李連傑,依然在片中拍出了一群大時代武者的氣節,以及那個風雲驟變的時代浪潮中,敢於「中西合璧」的陳真。
這份專屬於香港功夫片的情懷,後來再未曾見到,它在香港電影的日薄西山中,與那一代動作明星一起,下落不明。
可在當時,正因為有李連傑的存在,才拍出香港功夫片這樣坦盪真摯的氣場。
如果說李連傑在片中和倉田保昭的對決,當秋風吹起、香港音樂教父顧嘉輝的主題曲響起,那是我看過的華語電影最動人的對決場景,那麼李連傑最後單挑日本武館,則無疑是華語電影的最燃時刻。
前一段戲,展現了大時代下武者的命運感和武學的意義,後一段戲,告訴你中華武術到底有牛逼!
什麼是功夫電影?這才是功夫電影!
《精武英雄》,是李連傑去好萊塢之前留下的最後的經典,這之後,雖然和梅爾·吉布森主演的《轟天炮4》票房登頂北美票房周冠軍。
其主演的張藝謀的《英雄》也蟬聯北美票房數周票房冠軍。
《霍元甲》在全球票房大賣取得7000萬美元收入,加盟的《敢死隊》系列也全美大賣——
但是,李連傑最高的電影成就,卻永遠留在了香港,留在了他和徐克、陳嘉上、以及他以李正陽之名自製的動作電影中。
如果說成龍的功夫,打出了天馬行空的動作雜技。成龍的動作喜劇,創造了有打有笑的成龍模式。
那麼李連傑的功夫,則打出了四座皆驚的華語功夫電影動作巔峰,他的電影,也創造了香港功夫片動作與言志最高峰。
你們都不知道,其實不打的李連傑是個多麼好的演員!
一直到《投名狀》,李連傑才獲得香港電影的演技肯定,拿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但實際上,李連傑早就是華語動作演員中,最會演的那個,也是華語演員中,最能打的那個。
李連傑的表演,像老酒,越來越醇。
早期李連傑最好的演出,當然是《黃飛鴻》,很少有人註定到,相對大量內地演員在香港電影中的違和感,李連傑的表演卻幾乎是無縫銜接。他是真正將自己的表演,融到了電影里。
莫少沖張學友插科打諢的港式演出丟過來,這邊一臉正氣中的詼諧不羈,穩穩接住。和演技談不上出色的關之琳對戲,照樣是水乳交融。
但真正將李連傑的演技發掘出來的,還是陳可辛。幾場帶領兄弟們搞事情的戲,眼戲確實炸裂,霸氣、野心、豪情,全有了。
後半段,又演出角色的不甘、隱忍和疲憊。就連演技從來不弱的劉德華,也在這部電影中,被李連傑的演技全面壓制。
一個動作演員,將一個如此復雜的角色,演出如此豐富的角色層次,這個金像獎,實在了來得太晚了,卻又實至名歸。
到了《海洋天堂》,那種沉穩、有力、將角色情緒排山倒海卻又娓娓道來的演技,已經只能用四個字形容——靜水流深。
有時候覺得真是可惜啊,如果李連傑當年沒有去好萊塢演那麼多毫無意義的臉譜化角色,會不會留下更多《海洋天堂》這樣的表演,從而讓更多人認識到,功夫巨星李連傑之外的,李連傑這個好演員。可惜命運怎麼能改變呢?李連傑的演技,還真是被浪費了。
真想看這個老似70歲的黃師傅,再拍一部功夫電影啊!他這一老,誰來為中國電影打功夫呢?
這些年的李連傑,從不缺少爭議。很多人罵他,說他拿著新加坡國籍,賺著中國人的錢。
李連傑說不在意自己被罵,他說「我在美國住了很多年,後來在中國國內也住了幾年,之前還去過澳大利亞和瑞士,但最後落戶新加坡,只是想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地方,一個他們能接受中英文文化教育的地方。我從來不想就這個問題解釋什麼。在汶川地震期間,我曾經說過,在我心中排第一位的是中華民族。」
2009年12月,李連傑因其在汶川大地震上的貢獻獲選為美國《讀者文摘》2009年「亞洲英雄」。之後李連傑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可是李連傑的壹基金,同樣為他遭來許多罵名。
這么多年來,李連傑很少對此做出辯解,從危機公關的角度講,簡直是完全不及格的危機公關,可是風波過處,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和他的壹基金,實實在在地幫過多少人?
到了最近,關於李連傑的新聞,多半都和衰老和死亡傳聞有關。
11月,網路再次傳出李連傑「突發性心肌梗塞,送院後不治身亡」的烏龍死訊,向太發文澄清:「我沒有去送他最後一程,那就是假的啦!和他(李連傑)不熟的人都去了?」
可是這些年的李連傑,對於死亡,已經百無禁忌。李連傑修行的法門叫「破瓦法」,據說此法修煉到最高境界,可以在死亡來臨時仍然能夠主宰自己的神志。 據聖嚴法師透露: 李連傑修「破瓦法」成功。
李連傑說過,即使我知道大限將至也不會怕,也不會有任何後悔或遺憾,因為我已經做到好好照顧老婆、家庭並善待別人,絕對沒有任何事放不下。 李連傑說,他與老婆利智講過,在他大限臨頭之日,要在某西藏廟宇火葬,並希望其中一名佛教師傅能在他的墓碑上題字。
李連傑的人生,一直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人生,聰明人到了哪個山頭,就唱哪裡的歌。一個內地武術演員,從香港到好萊塢,再到回到內地,成為馬雲們的座上賓,他的人生,自然精彩,可是最終,依然是歸於平寂。這或許,就是李連傑所說的佛法。
李連傑的一生,尤其是在情感生活上,當然也有瑕疵,可是誰沒有呢?
可是李連傑至少在人生的每一段時間里,保持了對人的誠懇。一直到病痛纏身,還在還向太的人情,為《封神傳奇》演出和站台。
而在無數華人心中,李連傑最為人所記住的,依然是他的功夫電影。
大部分明星都是速朽的,即使是一代巨星,也不會永垂不朽,但演員的戲,可以永生。
香港功夫電影也好,所謂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也罷,都已經在潮流的變換中,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動作演員的漂亮身手讓位於精彩特效,傳統動作明星不僅稀有,也越來越難出頭。動作明星隕落,似乎是世界電影不可阻擋的趨勢。
李連傑這一代動作巨星,於是成為香港電影最後的活化石。
他可能還在舞台上,但這種力量和存在感,正在被時間加速消磨殆盡。再過十年,還有多少90後、00後,記得李連傑這個人呢?中國電影每年幾百億票房浩浩盪盪,武俠電影和功夫電影也早就沒落了,新一代在追逐最新的話題,最紅的鮮肉。那些曾經打動我們的「老」東西,就在那裡,隨時間老去。
李連傑過早的老去,也不過殊途同歸地道出一個人生真相——人,終將逝去,如同風雲不再的香港功夫電影。
對於看他電影長大的人來說,李連傑似乎就應該是永遠不會老,永遠打下去的,觀眾當然明白,有誰真的不會老呢?
可是就在成龍依然生龍活虎地拿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新片一部接一部上映的時候,李連傑,卻老成這個樣子了。時間,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即使那個戰無不勝的功夫之王,也無奈敗下陣來。
53歲李連傑老似70歲為什麼令人心疼?因為和李連傑一起老去的,是我們自己。今天的李連傑當然是打不動了,其實成龍也越打越慢,這對一直在相互較勁的華語功夫電影的超級巨星都老了,誰還能為中國電影打功夫呢?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答案。
可就算53歲老似70歲,李連傑也依然是華語電影永遠的功夫之王!真想看這個老到像70歲的功夫之王,再拍一部功夫電影啊!這輩子,大概是不太可能了,如果真有下輩子的話,你繼續打,我接著看。黃師傅,我們後會有期!
有空的時候,我們聊聊華語電影。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damovie
㈧ 敢死隊3為什麼在美國票房那麼低 知乎
1、敢死隊3上映前,影片在網上流出,對敢死隊3的傷害較大!
2、敢死隊3這種系列類影片在美國已經不吃香了。
例如新木乃伊是木乃伊的續集;變5是變形金剛的續集;加勒比5是加勒比海 盜的續集等等。這些電影在美國的票房都很差。
也就是說,美國電影只吃老本,不思進取是不行的。
3、敢死隊3影片質量也有一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