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城市的繁榮
㈠ 香港20 世紀 80 年代電影事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
當時不光香港電影繁榮,全世界電影業都是繁榮時期
㈡ 香港電影在短時間內為什麼能發展的如此繁榮
為什麼問這問題?
因為香港最先「開放」出去,基礎比較雄厚,香港又緊挨著中國內陸,是南邊的門戶,同時香港有很多優良的深水港,適合大型運載輪船的運輸,這也是為什麼香港比澳門發達的原因,澳門的水港都比較淺
地理書上有說的,你沒看?
㈢ 中國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
現在電影市場,常常能聽到某某電影的票房過億,好像如今過億並不是個很難的事情。億元俱樂部的導演和電影也在增加。從張藝謀的大片開始,彷彿才開始華語電影的過億票房,到現在的《集結號》、《畫皮》等電影快速過億。電影票房過億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這個現象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原因呢?
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電影工作的有關情況:《赤壁》《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長江七號》《功夫之王》《大灌籃》《投名狀》8部影片票房過億元,全年國產影片的市場佔有率超過總票房的60%,連續6年超過進口影片。除此之外,《功夫熊貓》《007:大破量子危機》《全民超人》 三部引進片票房過億,去年全年共有11部影片票房過億,成為史上票房過億電影最多的一年。
第一部分:內部原因
原因一 電影越拍越好
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電影行業的運轉越來越成熟,技術越來越先進,導演拍攝的電影也越來越用心,這一切一切的結果就是現在的電影越拍越好。也越來越好看,無論是場面還是故事情節方面,相對於前幾年來說都是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所以說,電影越拍越好,也是讓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影消費的原因。
前幾年,張藝謀的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等放映的時候,很多觀眾都是沖著「中國的大片」這個標簽去看的,盡管其情節方面被觀眾所詬病,但是2002年《英雄》創下了2.5億元的票房紀錄。而現在的電影,不僅僅場面方面做的非常漂亮,也很會講故事。擯棄了華語大片不會講故事,單純講場面和氣勢的問題。
另外,電影題材更加的商業化,也就是貼近市場,迎合觀眾的口味。像去年的《畫皮》上映6天的內地總票房超過了1億元,電影上映十天的內地總票房突破1.43億,創造了國慶檔上映影片票房的紀錄,取得總票房超過兩個億的好成績。如此快速過億,並且加入兩億元俱樂部,可以說是跟電影本身的質量有關系。《畫皮》原本這個題材就具有一定的商業性,讓觀眾從題材就開始感興趣,可以說是這個電影成功的一半。
原因二 行業越來越成熟
說到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先來看看今年的電影成績,截止到2月份的數據,已經可以看出電影產品成熟的一些苗頭。
2009年1-2月全國城市電影市場繼續保持了2008年底的市場繁榮局面,不僅票房、場次、人次指標同比有較大增幅,而且國產影片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主導地位也進一步鞏固。據初步統計,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票房為9.96億元、場次為89.61萬場、觀眾為3259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3.5%、11.6%、43.8%。在電影市場總體強勁上揚的同時,國產影片的市場表現更為突出,2009年1-2月份全國主流電影院線市場國產影片票房為7.91億元、場次為65.33萬場、觀眾為2604萬人次,與2008年同比分別增長57.4%、5%、41%,三項指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9.4%、72.9%、79.9%,遠遠超過進口電影,成為我國電影市場的主力軍。春節期間,票房居前五位的電影全部被國產片囊括。
2009的賀歲檔方面,不僅08年12月份上市的《梅蘭芳》、《非誠勿擾》、《葉問》以及09年1月初上市的《赤壁(下)》等國產商業大片繼續保持了火爆勢頭,更為可貴的是一批中低成本的國產影片在與商業大片同檔競爭中創出了佳績,《游龍戲鳳》、《瘋狂的賽車》及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分別取得了億元或接近億元的票房成績,特別是投資僅為600萬元《喜羊羊與灰太狼》,創造了國產動畫片的票房新高。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電影業顯示出了繁榮。而根本的原因是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熟。我們都知道電影業是一個產業,他需要成熟的運作和市場。經過這些年的電影發展之路,到現在的電影業已經開始呈現出趨向成熟的市場和電影製作。
電影行業的成熟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電影類型類別增多,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今春賀歲檔電影市場可供選擇的影片遠遠超過往年。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新上映的影片共10部,加上之前上映的片子,總量達到15部,是去年同期上映數量的兩倍。二是電影製作精良,滿足了觀眾審美需求。三是院線制改革不斷深入,銀幕數增加帶動消費潛力。隨著院線制改革深入,行業內外資本紛紛投資城市影院建設,形成了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影院建設的熱鬧局面。四是營銷創意不斷出新,中國電影的產業化運作逐漸成熟。近年來,電影產業化程度提高,在製作、發行、宣傳、營銷等方面運作科學、規范,使電影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
原因三 電影市場化,營銷,宣傳做的好
從提出電影產業化開始,電影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到今天的電影市場,營銷於市場運作顯得尤其重要。拋開電影本身的拍攝質量而言,一個電影的成功,關鍵還是要看其市場運作。我們看到現在的電影在宣傳和營銷方面都非常重視,很多電影在拍攝階段就開始宣傳,營銷手段豐富多樣。
原因四 明星效應
從《畫皮》的全明星到《梅蘭芳》的黎明,章子怡,可以看出,現在電影在打造「名牌效應」。馮小剛的電影每年票房都飈新高,很大原因是因為形成了馮小剛的馮氏電影的標簽,這個標簽本身象徵著億元的票房。同理,張藝謀的商業電影也從來沒在票房上輸過。名演員和名導演效應形成了電影的「品牌效應」,這是電影運作成熟的表現,也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外部原因
原因五 銀幕數增加 影城增加
影院、銀幕數量的增長是電影票房增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從2007年和2008年和2009年的一些數據來看看相關情況:截止到2007年底,全國的新增影院數達到102家,新增銀幕493塊,平均每天誕生1.35塊銀幕,發展速度位於世界前列。
隨著影院、銀幕數的不斷增長,多廳影院的頻頻出現,各大院線加盟影院的不斷增多,2007年全國有五大院線票房總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新影聯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6億元,為各大院線之首;上海聯和院線票房總收入達3.82億元,緊隨其後;其餘3家院線為中影星美院線票房總收入3.64億元、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和萬達院線均為3.25億元。與2006年只有上海聯和一家院線超過3億元票房相比,2007年中國電影院線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票房的增長。從市場上來看,影院及銀幕數量的增加,是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根本原因。
我們來看廣電總局提供的2008年的數據:2008年全國院線公司范圍內新增影院118家,總數達到1545家,同比增長8.27%;新增銀幕數570塊,平均每天新誕生1.56塊銀幕,全國銀幕總數達到4097塊,同比增長16.16%。這個銀幕數達到了日均新增一塊半的速度。到2008年底,全國城市數字電影院線19家,農村數字電影院線158家,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主流市場、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的梯次發行放映網路,構成了適合不同階層觀眾欣賞的、比較合理的電影市場結構。
2009年1-2月份城市主流院線新增影院18家,新增銀幕97塊,新增銀幕數與2008年同比增長20%。這些數字不僅僅說明了近階段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的原因,也從一個側面預示了將來電影市場的繁榮和票房將會達到的一個新台階。
現在的影院建設的硬體條件越來越好,讓看電影變成一個方便,簡單的事情。不會因為想看電影,而因為距離遠,停車不方便,買不到票等情況而讓看電影變成不容易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行業發展需要硬體條件。
電影放映市場需要更多的影城和銀幕來滿足這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影院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讓看電影變成一種休閑和娛樂。目前大部分的影城都位於購物商場,這讓很多人在累的時候可以選擇看電影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影城的環境的舒適讓更多的人願意選擇這種休閑和娛樂的方式。
原因六 政策的支持
中國電影發展到今天,政策方面是越來越利於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業從2003年起全面推進產業化進程,推出了一系列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解放電影生產力,降低電影准入門檻等,讓電影業的發展有了提高的政策環境。
因為正常的扶持,讓電影產量逐年攀升,從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經過持續6年的創作數量攀升,中國電影已經步入世界電影生產大國行列。在投資方面,電影生產呈現出多主體投資的新局面,從2002年的只有幾十家投資主體,發展為2008年的超過300家,其中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投資結構趨於多元。電影市場年票房總額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擴大到2008年的突破43億元,平均每年以超過25%的幅度高速增長,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過了30%。可以看出電影綜合效益顯著增強,從2002年的不足20億元,提升到2008年的突破80億元。影城和銀幕數的增加也是源於政策的支持,全國城市影院銀幕數從2002年1400多塊,猛增到2008年的4000多塊。不能不說是因為政策的春風。
原因七 人們更有錢,休閑方式之一
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人們更有錢了,消費能力更強了,更注重生活品質和休閑了。於是電影這種既能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又能滿足人們休閑和娛樂需求的方式自然成了人們的傾向選擇。
綜上所述,電影票房快速過億絕對不是簡單的幾個方面的原因,他是電影本身的運作和市場大環境相互作用而推進的結果。
㈣ 說實話香港影視業的繁榮只是趕上了別的地方還沒發展起來的好時候,有些香港電影人還在整天吃老本,炒冷飯
說實話,你的論斷太武斷了,我是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對港片有獨有的那份愛。雖然港片現在沒落了,花無百日紅嘛,但不乏還有人在孜孜不倦的努力,還有人熱愛著港片,比如劉德華,發起亞洲新興導計劃,培養了不少新導演,只要還有這些人在,香港電影不會死。
當初港片百花齊放的年代,我們80後90初這一代怎麼會不受影響,整個青春充滿了港片的記憶,華語影壇現在大融合,我相信不管內地還是港片,都會隨著觀眾歡迎層度的提升而不斷精益求精!
㈤ 適合一年級學生看的電影中文
1
《失戀三十三天》
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輕松幽默,又充滿溫暖的一部電影。雖然語速和語言對初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難,但是配有英文字幕,不影響學生對故事的理解。選擇這部電影,首先因為整個電影輕快活潑,其次發生在現代都市北京,向學生展示了北京這座城市的繁榮。第三,展示了現代社會新型的朋友類型:男閨蜜。可以藉此和學生交流一下中美戀愛觀和男閨蜜。
另外,電影里的語言非常風趣幽默,若是程度高的學生,可以學到很多很酷很幽默的表達。
2
《十二生肖》
成龍大哥是在美國也算是家喻戶曉了。這部面向國際市場的電影,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在教授十二生肖時可以給學生看這部電影。同時准備一些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觀影回答問題。問題的難易可以根據學生程度設置。我當時便准備了些簡單的中文問題讓學生回答。(艷君:有一次部門組織面向全校學生的Movie Night,我放了成龍和金喜善主演的《神話》,效果不錯。)
3
《功夫夢》
雖然不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但是演員和故事都是賣點。電影展現了中國功夫,老北京城的生活,都是一種文化展示。而中英夾雜的對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明白。而賈登·史密斯的中文,應該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中文其實很好啊。
4
《天下無賊》
非常好,但是有些沉重的電影。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高超的盜竊水平,擁擠忙碌的春運場面,美麗的西藏風光都十分吸引人。我是在講春節春運時,給學生放過這部電影。
5
《聽說》
很清新的一部電影。整部電影,沒有很多對白,都是以手語為主。但是故事十分打動人心。對白語速比較慢,易於理解。台灣人說國語語速較慢,容易明白。但是台灣腔調重了些。
6
《卧虎藏龍》
李安導演的功夫片,斬獲多項國際大獎。畫面清晰唯美,打動場面靈動飄逸,特別是輕功,公認的輕功拍的最好的場面。但是個人不太喜歡片里的激情戲,覺得不太適合放給學生看,若是能做處理最好。另外就是由於文化差異,學生的反應可能會出乎意料。比如我給中文二學生放這部電影時,學生看到楊紫瓊和章子怡那段夜裡打鬥的畫面時,看到疲憊,覺得太過漫長,不明白為什麼要打那麼長。
7
《花木蘭》
這是美國的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歡的電影。可以給學生播放中文配音的版本,學生對電影的熟悉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中文的意思。同時,也可以給學生講述花木蘭的真正故事。(艷君:我的學生超級喜歡這兩部動畫片,還有《功夫熊貓》)
8
動畫版《梁祝》
動畫版的《梁祝》雖然是本土製造,但是有著非常鮮明的迪士尼風格,而且語言非常現代。比較適合學生看。
9
《不能說的秘密》
周董自演自導的電影。清新唯美,故事情節設計也不錯。但是唯一不喜歡的是片中人物對白咬字發音都不太清晰,國人聽都不一定能聽清楚,更何況初級的學生。可以配合字幕看。特別適合愛音樂的孩子們。
以下兩部電影,是個人覺得很好,很適合學生看的,但是苦於沒有找到資源的電影。
10
《翻滾吧,阿信》
故事非常青春勵志。很想放給學生看,但是一直沒有在網上找到資源。
㈥ 近年來國產電影市場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經濟好了,對精神上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隨著文化多元化,大眾對電影的接受程度也高了
㈦ 有沒有展現繁華大都市夜景的電影或者紀錄片
推薦你看下《碟中諜3》、《蝙蝠俠前傳2》。《碟3》的高潮部分是湯姆克魯斯從上海中國工商銀行大廈跳到另一座高樓的場景,這過程中有展現上海的繁華夜景。《蝙蝠俠前傳2》一個很精彩的部分是在香港拍的,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的蝙蝠俠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中「飛」到另一座大廈里的場景也展現了香港的夜景。兩個城市的夜景都很美。
㈧ 2019電影行業發展趨勢怎樣
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09.76億元,較去年559.11億元同比增長9.06%;剔除票務服務費後共實現分賬票房565.39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7.94%。觀影人次17.16億,同比增長5.93%;放映場次11066.8萬場,同比增長17.24%;場均人次15.5人,同比下降1.7人次;平均票價32.95元,同比提高0.62元,平均票價在經歷了長期下滑後,在2018年首次出現提升。
縱觀近十年的電影票房,我們可以發現電影的票房是在逐年升高的。同時觀影人次也呈現遞增漲模式
㈨ 中國電影市場繁榮的因素
假繁華而已,都是大片導演砸金子砸出來的廣告效應.
這幾年真正值得一看的大片有哪些.
答案 沒有.
繁華,繁華個啥.
㈩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目前的繁榮景象
正在發展中,但是每個類型的片子都不是很成熟。
特效大片傷不起,不解釋;
輕松都市愛情劇製作還不夠精良,也許是因為投資商對該類型片回報率不是特別樂觀,所以這種類型片成本總是不理想,華麗的服裝或出彩的鏡頭處理剪輯或演員知名度都得不到太多的保障,只能靠劇情,然而一個好的故事可遇不可求,這類片子要想進步也就是等著《失戀33天》這樣的票房奇跡來喚醒投資者,「原來觀眾也中意這一套」;
武俠片其實算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有特色的類型,可惜功夫明星這兩年出現斷層現象,年過半百的李連傑和成龍逐漸淡出銀屏,這兩年人氣火爆的甄子丹也應該因為接演太多電影導致作品優良率不高而收斂一些了,再加上這類型片子劇情套路真是有待突破,所以要將這一類型片繼續受歡迎下去必須得多創新,《武俠》拋開別的不說,創新還是可以借鑒的;
再來就是低成本喜劇片,這類型的片子在中國這兩年算是發展的驚人了,《瘋狂的石頭》就是開場,之所以說它發展驚人並不是說這一類型片已經很成熟,而是這一類型的片子數量暴增,原因很簡單,成本低所以風險就不大,然而回報率有可觀,像這種不用擔驚受怕又能賺錢的差事,投資商們當然是樂意出錢的,而這類片子的佳作《瘋狂系列》給觀眾帶來了不小的驚喜使得這類片子起初一上映就有可觀的票房成績,但是若沒有口碑也只是曇花一現,多次的失望致使這類片子如今陷入瓶頸,要想突破還是得靠故事,編劇導演加油吧。
以上是我自己對國產類型片的一點個人看法。不過總的說來,國內電影市場飛快發展不能否認,當然這與現在多樣與到位的宣傳脫不了干係,並且看電影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娛樂消遣的一部分,所以中國電影市場發展也是必然。
我個人很喜歡看電影,希望中國的電影越做越好,能夠在類型,故事,創新各方面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