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電影院上海
① 《愛樂之都》是首檔國產音樂劇綜藝,年輕人對音樂劇的接受度如何
《愛樂之都》這檔綜藝節目是國內首檔音樂劇綜藝,而從你這檔綜藝節目的收視率和人氣以及熱度來看,就能夠從另一方面展現出國內年輕人對於音樂舞台劇的歡迎程度。對於它的接受度很高。音樂舞台劇的這種模式作為比較久遠的一種音樂表現的形式。還是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歡的,因為這種舞台劇它有獨特的魅力,也依然是受到年輕人們的喜歡的,因為之前《愛樂之城》的收視率非常的高。而收視率的群體其實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這也就證明年輕人對於這種形式是非常喜歡的,而對於音樂舞台劇也是接受度和認可度非常高的。
而《愛樂之都》成為如此火爆的節目,當然是離不開年輕人們的支持和喜歡的,而且這檔綜藝節目,他將音樂劇的內容保持的非常精湛,所以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② 《愛樂之城》究竟有多少你沒看懂的
由於時間和網上沒有影片資源的原因,暫不做拉片分析,等有了線上資源這里會補起來,所以目前還是以文字分析為主,部分圖片為輔(很多劇照資源無法搜索到,必須進行影片截圖)。《愛樂之城》我在2月中下旬連著看了2次,第一次由於重感冒不僅錯過了片頭還在電影院睡著了,罪過罪過,所以才又去補了第二次.影評分析的大綱其實寫了有20多天了,但由於種種原因拖到現在才寫,屆時若有錯誤之處純屬於忘記了。雖然影片的結構是一大特色,但最大的亮點卻是色彩和光影,所以不著重分析結構,下面我將影片分為色彩應用,光影應用,影片歌唱台詞、鏡頭語言以及影片結構五個部分來簡單分析。
一、堪稱完美的色彩應用
前面提到了該影片最大的亮點其實是色彩和光影應用,現在先來聊聊色彩。《愛樂之城》是一部歌舞劇,但是不同於一般的歌舞劇,一般的歌舞劇會在舞檯布置,演員的表現力上下功夫,而《愛樂之城》不僅僅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而且將色彩運用到了極致,它既有《緋聞女孩》時裝時尚片的時尚感,又很大程度的體現了片中男女情感發展的脈絡。色彩的運用最主要是體現在米婭和賽巴斯蒂安的服裝上。相信大家都記得男女主第二次相遇穿的那一件深藍色的裙子,此之前女主還參加過試鏡但由於襯衣上濺了咖啡漬所以套上了一件深藍色的外套,而深藍色是憂郁的顏色,正值冬季的女主屢屢不順,其深藍色代表了她的處境和心情。裙子雖然是深藍色的穿在女主身上還是相當驚艷的,驚艷到讓男主一眼就記住了,第二次相遇時男主的表現足以說明一切。
第二次相遇是在一次戶外party上,米婭穿著一身亮黃色的裙子,滿滿的活力與少女感,巧合的是,一向規矩穿西裝的塞巴斯蒂安居然穿了一件火紅色的夾克外套,明顯不是他的風格,僅僅是為了配合party現場的氣氛嗎?顯然不是,而是男主女主真正的一次正面交鋒與交流,最經典的路燈下熱舞也是由這一次相遇而來。
隨著男女主的交流的深入,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意更濃了,以致於米婭在聽到熟悉的曲譜時毅然決然的拋下男友,穿著那條絲質感很強的綠色裙子與塞巴斯蒂安約會,這里的墨綠色裙子有2層涵義,一是給自己男友戴了綠帽子,其二是對男主施以友好親近的意味。而男主穿了一身淡卡其色的的西裝,完全不同於前2次的深色調,彰顯著男主在愛情面前沒那麼拘謹和嚴肅了,也是愛情萌芽的時候。正是這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約會,他們彼此墜入了愛河,春天到了。
是的,不僅僅春天到了,他們也熱戀了,這個時候很明顯的看出男女主出去約會的次數很多,而且每次的衣服都不一樣,其衣服的顏色也是多變的,且以亮色為主,雖然也有過藍色,但卻是舒服的淡藍色,像極了夢想的顏色。塞巴斯蒂安的服裝舒適隨意歐了許多,顏色也以淡色居多。多變的色彩不僅僅彰顯了他們感情的繽紛熾烈,同時也反應出這次的愛情不同於以往各自的愛情,它是真正融於彼此生活中的,而且能對雙方生活起到很大調節和改變的寓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升溫,基本趨於一種穩定的階段,兩人也同居了一段時間,夏天到了,他們也由最開始的精緻轉變成了親密的隨意,色彩上大多還是以亮色為主,只不過不論是妝容和服飾都更隨意了些,就連衣服上也多了些許小細節,女主的碎花上衣等。男主以白色服裝居多,且都是比較寬松的款式。
隨著男主以前樂隊里老大的出現,注意這個人的衣服是亮黃色的,代表著男主事業上的希望。
隨之劇情開始轉折,男主為了女主投入了更穩定的工作,這期間男主全國巡迴演唱會,女主窩在家裡面寫劇本,兩個人之間很少交流,僅僅靠視頻來支撐,此時男主的服裝大都是比較正式,顏色深層且硬朗的,女主則是深色系,慵懶風。隨著交流越來越少,兩人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業,其中矛盾也開始凸顯出來,最明顯的是有一次男主提前回家給女主燭光晚餐的驚喜,兩人起了爭執,兩人的衣服都是及其深沉的深色調,就連女主的口紅都是暗紅色,讓人看著非常有距離感,完全沒有夏天時期的隨意親密。
(因為找不到圖片,此處沒有配圖)
隨著矛盾的加劇,冬天來了,兩人基本沒什麼交集,但是在服裝表現上卻沒那麼死氣沉沉,相對於秋天而言,多了些許親和意味,盡管還是憂郁的藍色,但卻是暗淡的藍色,有一種釋然的意味在裡面,事實證明他倆都表明心跡了,彼此深愛卻沒能在走在一起。
最後一次相遇是5年之後,女主已婚有孩子,男主還是單身。女主與丈夫一同出行穿的一身黑裙子,而男主卻穿了少見的紅磚色的西服,預示著自己對女主依然余情未了,單身女主的黑色代表他們已經回不去了。
二、光影應用
該片的光影應用與色彩應用是並駕齊驅的,還是以男女主的感情線來闡述,其中最明顯為春天和秋天,也就是他們熱戀時期和產生矛盾的高潮期。很明顯在他們熱戀期間在戶外的時間居多,且都是大而空曠陽光甚好的天氣,整個都是亮堂而爽朗的,秋天最明顯的就是塞巴斯蒂安臨時回家給米婭一個燭光晚餐的驚喜,但卻沒有那種浪漫的氣氛,盡管只有燭光,但房間里的色調全是暗色調,不僅衣服著裝如此,就連餐桌上的飯菜也明顯看起來沒什麼食慾,最後吵嘴的時候麵包還烤糊了,散發出一圈圈黑煙,此處也代表著兩人的矛盾已經到了極致。包括第二次在小塞演奏的餐廳相遇是光線全部是暗淡的,第三次在party上則又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不僅僅在感情線上用光充分反映出兩人的感情脈絡,而且也用光影來預示兩人之間的感情猶如夢幻般美好,但卻短暫美得不像是現實,無法長久相守。還記得他們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約會嗎?兩人從電影院出來去了天文台,在諾大的望遠鏡前,兩人突然瞥見了太空,星系,突然間兩個人飄起來,在夢幻的星河裡盡情舞蹈,這一段真的很精彩,尤其光影的應用簡直不要太贊,直接推動了兩人的感情發展。
另一點需要強調的是,片子裡面大光比的應用,一共出現了2次,分別子啊片頭和片尾,影片開頭男主在一家餐廳演奏爵士樂,趁老闆不在意彈奏自己喜歡的爵士樂的時候,房間內頓時黑下來,只有一束光從從頭頂斜上方照射下來,宛如自己的舞台;而第二次出現這種場景卻是在片尾男主在自己名為「小賽」的酒吧演奏時出現,形成首尾呼應,也一開始就預示了男主的成功。
三、電影的歌唱台詞
這里只說2個地方,一個就是片頭,片頭的那個長鏡頭裡面一直是又唱又跳,那一段歌唱台詞已經將整個影片的基調以及片子所要講述的故事梗概說的一清二楚。
另一個部分則是女主被室友拉著去參加party的時候,女主米婭在洗手間對著鏡子唱的一段,原歌詞不記得了,大概意思說這個party沒有意思,不想因為熱鬧而熱鬧,什麼時候才能遇到自己的靈魂伴侶,當她從洗手間出來後,所有人都在唱,你的意中人就在最熱鬧最耀眼的地方,只要你用心去發現,諸如此類的歌詞,果不其然,女主離開party,在回家的路上迷上了男主的爵士樂,而因此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
四、鏡頭語言
首先,片子鏡頭最大的亮點就是片頭長達5分鍾的長鏡頭,很少有長鏡頭拍的這么歡樂有趣,絲毫不枯燥,可以說如果少了這個鏡頭,片子會遜色不少,這個又蹦又跳的鏡頭不僅為片子增色不少同時也極大程度的呼應了主題。其次 ,男主第一次在酒吧背著老闆彈奏自己爵士樂的鏡頭與最後在酒吧表演的鏡頭相呼應,有相似之處,算是提前預示著男主的成功。
還有就是秋天男女主角燭光晚餐吵架的那一場戲之前,是女主開著車回家,回家的路上閃現了一個鏡頭,他們第一次約會的電影院已經關門倒閉了,彰顯著他們的愛情已快要走到盡頭。最後就是,從哪裡開始就從哪裡結束,他們正式成為男女朋友時是去額天文館,而他們選擇離開彼此分手的時候依然是在天文台,只不過是白天黑夜的差別。
五、影片結構
關於《愛樂之城》的影片結構其實可以拆分為3種形式,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電影中以標題章節出現的冬——春——夏——秋——冬的敘事結構。這種結構簡單明了,同時也是男女主角感情線的發展。第二則是具體的敘事結構,影片是以插敘來敘述故事情節的,首先是在高速上第一次相遇,隨後開始講述男主在餐廳的一幕,接著闡述女主的經歷在宿舍被室友拉去參加party,緊接著又開始講述男主去演奏之前的一切事情,最後在重疊,兩人開始第一次相遇,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枯燥的敘事方式,節奏先打亂然後再按照規則來排序能夠更為凸顯他們相遇的巧合與緣分,不得不說是一大亮筆。
最後,隨著男女主最後一次見面,導演用假想式藝術性手段來重現米婭和塞巴斯蒂安相遇相知到終成眷屬的經歷,算是解說他們一直深愛著彼此 ,看到你的那一刻我就想跟你走完一生,可是事與願違,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的順遂,所以此處完美的同時也極具諷刺意味。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里吧,在眼皮打架的情況下敲完的,不然又不知道會拖到什麼時候才能寫完,若有不足之處請多包涵。
③ 今天電影院有沒有《愛樂之城》放映
今天電影院沒有《愛樂之城》放映,這部電影早已經下線了,現在一般影院都不會再播放本片,所以只能去網上下載或者在線觀看了,現在已經出高清版本資源,效果也不錯。
④ 《愛樂之城》在中國內地上映五周年,這部電影的結局是怎樣的
愛樂之城在中國內地上映五周年,這部電影真的像我們展現出了一個非常浪漫的氛圍,而這部電影的結局其實也是比較偏向現實的,兩個相愛的人經歷種種矛盾最終沒能在一起,再次重逢,他們也只能相視一笑。雖然說讓人覺得難過,但是也讓人覺得有一種悲傷的美麗。而且這部電影的結局雖然說是悲傷的,但也正是這種悲傷才能讓很多觀眾銘記,就是因為這一段感情,讓很多觀眾覺得特別的讓人難忘。所以這部電影製作成功,一方面也是因為情節不拖沓,而且非常的有浪漫情懷,另一方面也是這個結局特別的具有升華的感覺。
⑤ 《愛樂之城》中國內地上映五周年了,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劇情簡介· · · · · ·
米婭(艾瑪·斯通 Emma Stone 飾)渴望成為一名演員,但至今她仍舊只是片場咖啡廳里的一名平凡的咖啡師,盡管不停的參加著大大小小的試鏡,但米婭收獲的只有失敗。某日,在一場派對之中,米婭邂逅了名為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飾)的男子,起初兩人之間產生了小小的矛盾,但很快,米婭便被塞巴斯汀身上閃耀的才華以及他對爵士樂的純粹追求所吸引,最終兩人走到了一起。
在塞巴斯汀的鼓勵下,米婭辭掉了咖啡廳的工作,專心為自己寫起了劇本,與此同時,塞巴斯汀為了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樂隊,開始演奏自己並不喜歡的現代爵士樂,沒想到一炮而紅。隨著時間的推移,努力追求夢想的兩人,彼此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在理想和感情之間,他們必須做出選擇。
愛樂之城 鏈接: https://pan..com/s/1tqwPrUxMqvzzab-0mzejGA
⑥ 如何評價電影《愛樂之城》
從電影院出來,桐哥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的是「City
of
Stars」的旋律。很久沒有這樣的沖動,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電腦,下載電影的一張完整原聲帶欣賞。
這部斬獲獎項無數,接下來也很可能橫掃奧斯卡的影片《愛樂之城》當然是一部佳作。但是它的劇情又是如此地簡單:兩個生活在洛杉磯的文藝青年,相遇了,相戀了,最後卻因為都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分手了。五年後偶遇,他們都成為了當初想要成為的樣子,最終兩人相視一笑。如此簡單的劇情卻串聯起這樣一部佳作,當然是因為導演的調度、對經典的致敬、男女主角優秀的演技……但桐哥看來,作為一部出類拔萃的歌舞片,其實電影原聲功不可沒。
原聲碟中收錄的這15首歌曲都是高質量的,甚至前奏一經響起,就能讓你的腦海中浮現出其對應的電影情節。有人說,這是一部講愛情的電影,然而它給桐哥的感覺卻是講夢想,甚至每一首歌曲都是關於夢想的。正如男女主角Sebastian和Mia的愛情故事是苦中帶樂的一樣,他們的夢想亦如此,我們的夢想亦如此。
⑦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1】
縱觀十幾種傳統影片類型中,歌舞片可能是最不受觀眾、影評人待見的一種類型。不知多少人看到電影中的角色突然唱起歌跳起舞就大翻白眼。確實,如果處理不好,在劇情中突兀的插入歌舞場景很容易造成觀感的割裂,甚至尷尬。所以在那個歌舞片的黃金時代過後,這個類型始終在走下坡路。2002年的《芝加哥》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幾乎已經是該類型的絕唱。最近10幾年來,歌舞片已經逐漸走向滅亡,值得拿出來說的無非是褒貶不一的《悲慘世界》。再有,就是販賣男色的《魔力麥克》了。
而Damian Chazelle帶來了《愛樂之城》,這個在兩年前憑借《爆裂鼓手》一片驚艷全世界的年輕人,在自己的第三部電影中使用了更大牌的卡司(Emma Stone和Ryan Gosling),和躍升數級的製作規模。且沖破新秀牆,即使在影片後半段逐漸拋棄了歌舞片形式,也可堪稱拍出了應該是近十年最好的歌舞片。
《愛樂之城》中穿插始終的音樂類型,也是主角Sebastian(Ryan Gosling飾)所追求的夢想——爵士音樂(Jazz),就像歌舞片這個影片類型一樣,逐漸走向死亡。而Seb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最大夢想就是開設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並一舉拯救瀕死的爵士樂。而事實上,他只是一個在高檔餐廳彈奏鋼琴的樂手,靠著彈奏節日樂曲賺取聊以果腹的小費。
影片的女主角Mia(Emma Stone飾),則是一個四處碰壁的女演員,白天在咖啡廳做一個受盡白眼的服務員,業余時間試鏡了無數角色,但無一例外,均毫無音訊。事實上她沒有什麼夢想,卧室里掛著眾多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海報,卻連《無因的反叛》都沒有看過。和其他3個女孩租住在一間房子,流連於無聊的約會與派對。
因為一段音樂,兩人終於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樣,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奮斗的理由,他們和其他我們熟知的愛情電影一樣,雖然路有坎坷,但還是彼此相愛。
《愛樂之城》是一部足夠好看的電影,Chazelle拋棄了他在《爆裂鼓手》中備受好評的碎片式剪輯,化繁為簡,避免了所有不必要的剪輯點,只是利用流暢唯美的運鏡來展現。開場的長鏡頭尤為明顯,一段5分鍾歌舞長鏡頭直接鎮住了場,行雲流水的鏡頭配合著數次角色的更換,鮮艷的色彩和街頭文化的融入更添色不少。雖然回頭想來這段與影片主題並無太大關聯,但難度極大的拍攝和出色的觀感讓影片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贏得現場媒體的一片掌聲。
《愛樂之城》更是一部足夠好聽的電影,讓我人生中第一次有在影院中只是聽著影片中的原聲就落淚的體驗。爵士樂不必多講,對Mile Davis,Charile Parker戲謔般的致敬定會讓很多爵士樂迷會心一笑。John Legend的友情出演,為影片加入了融合爵士(Jazz Fusion)和電子舞曲(EDM)的現代風格。而在男女主角的愛情對手戲中,旋律動聽的流行樂讓影片的好聽度再上一個層次。可以說,影片在各個層面上滿足了幾乎全部音樂類型的樂迷,“愛樂”兩字名副其實。
而Chazelle在《愛樂之城》中又一次展露出了自己對影片結尾的超強把控力,一段對於整部電影再解構的夢境戲,穿插了眾多影史上的拍攝形式,從畫面、聲音、再到情感三方面沖擊,讓我兩次為了這一場戲淚流滿面。
在導演Chazelle的處女作《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別為Guy和Madeline,而這正是雅克·德米的經典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在《愛樂之城》中,導演也無處不在的向《瑟堡的雨傘》和那個黃金時代致敬。而這樣的致敬,從布景中張貼的海報,到片中影院所放映的電影,還包括且並不局限於《無因的反叛》、《卡薩布蘭卡》、《雨中曲》、《黑貓》、《綉巾蒙面盜》等等。兩個主角甚至來到了《無因的反叛》里著名的取景地Griffith天文台,上演了一出星空中的無重力宇宙舞蹈。
影片分為5個章節,冬、春、夏、秋、再到冬,就如同兩個主角的情感經歷。而據導演Chazelle所說,《愛樂之城》是關乎藝術家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影片也從第三章節起,就將主題聚焦在了兩人追逐夢想的過程。生活所迫的Seb受到金錢的誘惑走上了商業之路,堅守自己的Mia卻因為天賦的不足再次失敗。
這可能才是導演在《愛樂之城》,甚至《爆裂鼓手》中一直想要講述的東西:偏執的理想主義者通常都會走向兩種結局,一是撞到南牆立刻折返,二是撞破一面又一面的南牆,而等在最後的究竟是深淵還是輝煌,全憑個人天賦。
即使拋開這所有的表達,只從最膚淺的層面去觀賞《愛樂之城》,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絢麗色彩、動人音樂、你可能不會對於影片中兩人的情感有所共鳴,但你一定會記住Seb和Mia在Griffith Park的紫色天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也不會忘記兩人喃喃的唱出City of Stars的動人模樣。
你很難找到一個形容詞去定義《愛樂之城》,因為它太過豐富。它關於愛情、也關乎理想;它講述成功、又不免失敗。它是艾瑪·斯通的輕吟淺唱,也是瑞安·高斯林的低聲哼曲,更是他們兩人在Griffith公園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義者的奮不顧身,也可以是失敗之後的沉淪、振作、再次嘗試。它是對歌舞片黃金時代的完美致敬,也更是返璞歸真的電影本真。
任何的溢美之詞都無法精準的形容《愛樂之城》的'精緻與美麗,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觀看,在淚奔之餘拍紅雙手。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2】
若讓我來評價這部電影,我只能說,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陳,甚至令人懨懨欲睡,後半部情節有稍許驚喜,間或穿插進的歌舞如同影片劇情推進的調味劑,等你看劇情看到堅持不住時,歌舞就碰了出來,讓觀眾從平淡無奇中暫時解脫。歌舞片是好萊塢的“傳統保留項目”,若要和《音樂之聲》《雨中曲》這些劇情飽滿,歌舞流傳於世幾十載的歌舞片黃金時代的作品比,《愛樂之城》只能算是個“小字輩”。
至於為何該片奪得那麼多獎項和獎項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審美標准不一直是上躥下跳的么?一時把大獎給《拆彈部隊》這樣的“主旋律”影片,一時又突然青睞法國拍的復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國電影的傳統,並且是已經沒落的傳統,這些個獎項和獎項提名間大概混雜著向“傳統致敬”的意味。
但《愛樂之城》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緣何受到這么多中國年輕人的青睞,讓他們在影院內影院外感動到哭斷腸?塞巴斯蒂安和米婭的愛情,折斷在米婭的成功之路上,歷經挫折,米婭成了影星,嫁給大款,過起了奢華生活;他們兩個,相遇在塞巴斯蒂安開的爵士酒吧里,塞巴斯蒂安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可此時他的愛人已嫁作他人婦。他顫抖著為愛人再奏一曲,此時影片給出了一個令觀眾肝腸寸斷的情節假設:這對佳偶結合,共度一生。
錯過,令人肝腸寸斷。但細細想來,米婭這樣的姑娘能成為心懷各種夢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婭為著塞巴斯蒂安不為人認可的鋼琴演奏迷上了他;她棄了上流社會的富裕男友,和一貧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當這對戀人租住在狹小簡陋的公寓中過著貧窮生活時,米婭從未抱怨過愛人,她沒覺著愛人經濟條件差是“對不起她”;相反,當塞巴斯蒂安為著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樂隊四處巡演時,米婭卻想放棄他了,因為他“放棄了夢想”。
想想我們周遭的現實,多少女人為經濟的困頓抱怨男人,會為著5000美金的月薪幫男人戒斷夢想,會把愛人的價值等同於5000美元的月薪?米婭不是,她要“詩和遠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詩和遠方”,她也要陪著愛人追求“詩和遠方”。很多人說,《愛樂之城》告訴我們,愛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為米婭之愛求而不得。我們常常以愛之名逼愛人與現實苟且,我們常常被所謂的愛囚禁在雞零狗碎的生活表層。米婭之愛,是愛應有的樣子,但世間誘惑太多,此愛難求。
米婭之愛也凸顯了《愛樂之城》的高級之處:它在一個看上去很俗套的愛情故事中,加入了這一筆超凡脫俗,叫我們俗世男女反思愛的真諦。塞巴斯蒂安與米婭這對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為他們都目送對方到達了他們追求的遠方,他們是愛人,也是戰友。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3】
當歌舞劇看的話,是非常有Singing in The Rain的感覺。
當然,在這樣的前提下,大冬天的晚上,女主只穿小禮服街上走還不覺得冷(雖然好萊塢的冬天不冷,但明明白天還穿著羽絨服);兩人到一個天文館約會到一半忽然飄起來跳舞(可能是為了表現心情愉悅);電影院里,女主跑到台前找人,這么擋視線,居然沒有觀眾罵她(可能觀眾素質實在超乎想像的好)等等這種邏輯問題,就不要太糾結。
兩個追夢人大多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名成利就之後便會分道揚鑣,所以電影的結局在我意料之內。
在他學會妥協,與討厭的人合作,做不喜歡的音樂,整日為事業忙碌,有一天她問他是不是放棄夢想?
兩人還為此起了爭執,直到Mia的獨角戲慘敗,演技被路人嘲笑,她不由得對自我產生懷疑,他倆的愛情也隨之崩潰。
後來,當他重拾理想並成功開了一間Club,彼時她也大紅大紫,同樣是一個舞台的距離,同樣的一首曲子,台上台下卻已物是人非。
敘事方式很特別,但我對電影的感覺一般。
我想我真的沒法跟只為藝術而生的藝術家在一起,我一直認為只有你變得強大,有話語權有錢才無需顧慮別人的喜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像張曼玉,她不需在乎大眾喜不喜歡她的歌聲、她的音樂,不論你欣賞與否,她想唱就唱,因為她不需要靠你吃飯。
當你窮困潦倒,自己都養不活自己時,還怎麼實踐夢想?
只有極少數的人在實現夢想的同時還能賺到錢,一般的人如你我給自己設下期限後,不行就認命,換另一個方式也能到終點。
當然不受生活脅迫、不向現實低頭,即使三餐不繼,也堅定不移奔向目的地的人,我是極為敬佩的,因為我做不到,我只會在夢想和現實之間找平衡點,爭取兩邊都能兼顧。
最後是一連串的重新假設過程和結局,然而世上根本沒有如果,那一首曲,是開始也是結束,從此是路人。
Not my cup of tea,一度在想要不要為了zhuangbility打個5星,畢竟是的將電影嘛,後來擔心裝逼被雷劈,還是遵從內心,給了個3星。
⑧ 《愛樂之城》有多好看該電影為何能讓很多人看到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