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火山湖電影城世博
㈠ 東莞東城哪裡的電影院好
要東城的電影院就兩家吧,世博火山湖影院和現在剛開張一個星期左右的君豪大地電影院,也在世博附近。感覺世博的還不錯,君豪大地因為剛開張,不清楚環境,去過石龍的大地,也很不錯。從開張到今天看電影都是免費的,最後今天了。去試試看吧。
㈡ 東莞市電影院
最近的話當然就是南城沃爾瑪時尚島樓上的中影南國影城了,從會展中心走路過去都很快。這些連鎖影院的質量都是很好的。
如果你想坐車或開車的話那就去汽車總站旁邊華南MALL的萬達影城吧,也就10分鍾車程。
㈢ 世博火山湖電影院二號廳有情侶座嗎
有,我去過
㈣ 東莞世博廣場中影火山湖影城兒童要收錢不
東莞中影火山湖影城地址:東莞市東城中路284號世博廣場G區三樓建議:這原價60元,學生價25元,記得帶學生證,周一至周五18:00之前五折優惠,環境不錯。
㈤ 6月18日世博火山湖電影院都上映什麼電影
什麼是學習進步的最好方法?——立即行動
「我的幻想毫無價值,我的計劃渺如塵埃,我的目標不可能達到。
一切的一切毫無意義——除非我立刻付諸行動。」
——奧格·曼迪諾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學習就像在戰場上准備沖鋒陷陣的戰士,只要一聲令下,不管前面是水是火,都要義無反顧的前進。」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曹興隆
一、我們沒有明天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什麼事情都等到明天去做,那麼結果必然是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制定了目標,就必須立刻付諸實踐。再美好的目標、再容易實現的目標,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努力,那麼它決不可能變成現實。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過很多偉大的想法,但真正使這些偉大的想法成為現實的人只是少數。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立刻行動,他們一直都在等條件成熟的那一天,或者等自己「有空」的那一天。而那一天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不要等你覺得萬無一失的時候才付諸行動,那樣你將註定一事無成。
不要等你覺得時間充裕的時候才付諸行動,那樣你將註定一事無成。
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沒有時間,要擠出時間。總之,一旦目標確定,馬上行動,一刻也不要耽誤。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行動絕對不可能成功。
你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如果你不立刻行動,你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也就無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頭再來。這里不妨打個比方,你開車遇到『此路不通』或『交通堵塞』的情況,你總不可能就停著不動吧。你一定知道,道路的暫時阻塞只是表示現在無法通行,你完全可以從另一條道路到達目的地。對於那些指揮一場大的戰役的將軍來說,每當他們制定一個戰略計劃時,他們都會同時擬出幾個備用方案,以備不時之需。你也許知道,每一架航線固定的飛機都是有其備用機場的。
沒有什麼目標能夠毫無曲折的實現。實現上,你會在行動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計劃,你並沒有改變自己原來的目標,只是選擇了另一條道路而已,目的地是不變的。
如果有人在上學之前,先打電話問交警從家裡到學校之間的路燈是不是都是綠的,那麼你一定會把他當瘋子。誰都知道,一個想等路燈全都變綠之後再出門的人註定永遠都出不了門。可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卻有無數人在做著這樣從蠢事。
人生就像一盤棋局,你要想殺的精彩,就要勇敢落子。當然你應該多算幾步棋,優秀的棋手都知道「弈算三步」,人生也需要對未來做出合理的評估,但如果你想把整盤棋都算完在走的話,那麼你永遠都無法動一個棋子。
拿破崙·希爾曾經講過這么一個故事:
「我們都很了解大學生如何准備功課。例如喬的計劃就很好,他打算留一天晚上集中精神看點比較花腦筋的書。但是他是怎麼過的呢?請看:
他准備7 點開始看書,但是晚飯吃得太多,想要看電視消遣消遣。他本來只想看一點點,誰知節目太精彩,只好繼續看完,這時已經過了一個小時。
八點的時候剛想坐下看書,又折回來打個電話給女朋友聊聊,又花了40 分鍾(他還不至於整天情話綿綿)。這時又接了一個電話花了20 分鍾。當他走到書桌的半路上,忽然看到有人打乒乓球,一時手癢,又打了一個小時。打完後全身是汗,就去沖洗一番。後來有點疲倦,又覺得應該小睡片刻。同時打球跟淋浴後又有點餓,還要吃點宵夜。
這個准備用功的晚上很快就過去了,最後在半夜一點鍾才打開書本,但這時已經看不下了,只好投降,蒙頭大睡。第二天早上他對教授說:『我希望你再給我一次補考的機會,我真的很用功,為了這次考試,我昨天念到半夜兩點呢!』
喬的做法很糟糕,因為他浪費的時間太多。象喬那樣患有「過度准備狂」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們還可以找出很多例子。例如,推銷員、主管、工人、家庭主婦等,他們磨了半天以後才想要干點正事。他們經常採用的准備功夫包括閑談、喝咖啡、削鉛筆、閱讀書報、處理私事、清理文具、看電視以及其他幾十種小事。
有一個方法可以戒掉這個毛病。命令你自己:『我現在很好,馬上可以動手,再拖下去就完蛋了。我要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正事上。』」
大學本科畢業的時候,宿舍退掉了,我雖然考上了研究生,但新宿舍還沒有分,我想暑假期間在人大附近租個單間,好好寫我的書。我們同班的另一個同學也考上了研,想找房子住,准備復習司法考試。當時他有錢,於是開始聯系房子,我沒有錢,所以我立刻想辦法掙錢,於是立刻聯系外出講課。等我講了半個月課回來,我以為他已經租好房了,發簡訊問他:「你住在哪裡?」他卻說:「我回家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問了幾個以前在校外租過房子的同學,說房子不好找,外面治安不好、衛生條件也差,覺得很麻煩,所以回家了。我上午回到北京,下午就開始行動,先在網上搜索,然後到校園里的各個廣告欄找,再挨個打電話,然後騎著自行車到處上門看房。開始在網上和廣告欄裡面發現的信息很少,後來騎車到幾個小區一看,到處都是租房的。於是當天下午我就選擇了三家比較好的,第二天又到這三家仔細看了看,砍了一下價,第三天就開始搬家,當天晚上就開始寫我的書了。
9月25日的時候,我的書已經寫完了。過了兩天在校園里碰到那個同學,問他司法考試怎麼樣,他搖著頭說道:「回家之後總是有老同學來找我玩,沒怎麼復習,這次沒通過,浪費了幾百塊錢報名費。下次再說吧。」
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志說他自己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不要匆忙做決定,但是一旦做了決定,那就要毫不猶豫的付諸行動,決不拖延。」
我讀高三的時候曾經有過這么一件小事:
坐在我前面的女生在看一本書,我和同桌都想看。她看完之後把書往後一揚,問:「你們誰要看?」我連忙答道:「我要看!」而我那個同桌已經伸手把那本書拿走了。她笑著對我說:「你的回答很迅速。」
這下,我算是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先下手為強」。
所以,如果你真的決定了,那麼再多說一句話都是浪費,必須立刻行動。不要等待明天,我們沒有明天。
二、從洗第一個盤子開始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倒覺得,壞的開始也是成功的一半。因為無論好壞,只要你動手做了,那麼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就是洗碗。中學生中比較熱愛洗碗的人恐怕不多,面對著一桌子的杯盤狼藉,誰都提不起勞動的興趣來。那有沒有讓人利利索索的把碗洗完的方法呢?有,你完全可以試一試:
拿起一個碗,對自己說:「我今天就洗這一個碗。」然後慢慢的把它洗干凈,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產生了再洗一個碗的動力,不再覺得洗碗是一件討厭的事了。不知不覺間,你已經把所有的碗都洗完了。而且,在洗完之後——這是我的親身感受,你應該體驗體驗——還會不自覺的看看廚房還有什麼不整潔的地方,再把它清理一遍,直到到處都乾乾凈凈為止。
如果你想感受立刻行動帶來的好處,那麼,就在你看完本節之後的下一頓飯,立刻做一下試試。相信從此以後,你就能養成立刻行動的好習慣了。
所以,實現一個高遠目標的辦法就是「從洗第一個盤子開始」。
一個著名的作家曾經這樣講述自己的創造經歷:
「當我推掉其他工作,開始寫一本25萬字的書時,心一直定不下,我差點放棄一直引以為 榮的教授尊嚴,也就是說幾乎不想幹了,最後我強迫自己只去想下一個段落怎麼寫,而非下一頁,當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六個月的時間,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寫以外,什麼事情也沒做,結果居然寫成了。」
「幾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寫一個廣播劇本的差事,到目前為止一共寫了 2000 個。如果當時簽一張『寫作2000個劇本』合同,一定會被這個龐大的數目嚇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只是寫一個劇本,接著又寫一個,就這樣日積月累真的寫出這么多了。」
面對厚厚的一本參考書,你覺得題目好多好多,不知何時才能做完。這個時候需要做的不是考慮怎麼才能把它做完,而是馬上提起筆來,做第一道題。
如果老師要求你背誦一篇長長的英語課文,不要被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單詞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你應該做的是:立即背誦文章的第一句。
如果你對考試有畏懼心理,每次拿到試卷都雙手發抖,看見那麼大幾篇題目就發暈,那麼,你要做的不是想著萬一做不完怎麼辦,而是馬上拿起筆來,開始計算第一道選擇題。
如果你想在暑假預習一下下學期的數學,翻開課本,全是一些陌生的符號和圖形。這個時候要做的,是不要理睬那些東西,立刻從第一頁開始認真閱讀。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做到了,你會發現,完成作業、背誦課文、參加考試、預習課本原來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古語有雲:「欲速則不達」。說得通俗一點就叫:「不能一口吃下一個胖子」。不要著急把遠大的目標在短時間內完成,那隻會使你手足無措,最後什麼都做不好。只需要有個總的目標,一步一步往下走,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三、行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立刻行動是實現目標的最重要條件。但還有一種情況,當你無法確定自己目標的時候,也應該立刻行動,而不是做在書桌前冥思苦想。
目標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預先確定的目標並不一定能夠實現,或者說並不一定適合你。你只有根據現在的情況確立一個目標,然後行動,行動的結果往往有利於你做出正確的判斷,重新明確奮斗的目標。
湖北省01年文科狀元王林麗說:
「我認為目標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著自己實力的變化而變化,無須過高,也不能過低,跳一跳,夠得著,即可。高中三年,我們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隨時根據學習情況調整對策。高一的時候,我只能保證自己上武漢大學;高二時,改為人民大學;到了高三,我便把目標鎖定北大,並為此奮斗不止。我喜歡這樣的追趕,去追尋遙遙領先的理想,在追趕中,我覺得自己是個自由自在的人生主人。」
「宿舍里有一位同學,高中時候本來是在學校里的理科試驗班,那是當時她們學校里最好最優秀的班級。在理科試驗班呆了兩年,越來越覺得這並不是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所在。到了高三,她頂著巨大的壓力,在一片反對聲中毅然決然地由理科轉為文科。學習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東西,總是輕松和快樂的。事實證明了她的選擇的正確性,經過努力,在高考中,她以優異的成績如願進入了北大學習。這次,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因為,這是她的最愛。」
在一開始制定目標的時候,有可能你跟王林麗一樣,對自己實力有所低估,在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之後,發現自己可以沖擊更好的大學,那麼就適當調高你的目標;如果一開始對自己期望太高,那麼也可以適當調低目標,這都是很正常的。
魯迅棄醫從文,先前學的醫學知識可謂一無用處,但在日本學習醫學的過程,對於他了解國際形勢、接觸西方先進思想、認識一批仁人志士,對於後來成為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功不可沒。如果他不去日本留學,既成不了思想家,也成不了醫學家。孫中山先前支持以變法改良中國,並上書李鴻章。失敗以後,轉而走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果實被袁世凱以及軍閥篡奪以後,他又提出「新三民主義」,與共產黨和蘇聯合作。他在行動中不斷修正自己的目標,最終成為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國近代歷史第一人。
有了理想,就立刻付諸實踐,又通過實踐修正自己的理想,這就是魯迅 和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之處。他們都放棄了自己曾經選擇的道路,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回到過去,向他們發問:「你們後悔自己最初的選擇嗎?」他們的回答是不難想像的。
在社會活動中是這樣,對於那些研究自然科學理論的科學家們也是如此。一位署名castor_v_pollux的作者在新浪網上連載的《上帝擲骰子嗎——量子力學史話》中專門有一篇短文介紹了近代科學史上為了「證明」某個理論而進行實驗,但最後卻發現理論與實際不符合,最後徹底推翻這種理論,實現物理學突破的事例:
「近代科學的歷史上,也曾經有過許多類似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意外實驗。也許我們可以從拉瓦錫(AL Laroisier)談起。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物體燃燒是因為有「燃素」離開物體的結果。但是1774年的某一天,拉瓦錫決定測量一下這種「燃素」的具體重量是多少。他用他的天平稱量了一塊錫的重量,隨即點燃它。等金屬完完全全地燒成了灰燼之後,拉瓦錫小心翼翼地把每一粒灰燼都收集起來,再次稱量了它的重量。
結果使得當時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按照燃素說,燃燒後的灰燼應該比燃燒前要輕。退一萬步,就算燃素完全沒有重量,也應該一樣重。可是拉瓦錫的天平卻說:灰燼要比燃燒前的金屬重,測量燃素重量成了一個無稽之談。然而拉瓦錫在吃驚之餘,卻沒有怪罪於自己的天平,而是將懷疑的眼光投向了燃素說這個龐然大物。在他的推動下,近代化學終於在這個體系倒台的轟隆聲中建立了起來。
到了1882年,實驗上的困難同樣開始困擾劍橋大學的化學教授瑞利(J.W.S Rayleigh)。他為了一個課題,需要精確地測量各種氣體的比重。然而在氮的問題上,瑞利卻遇到了麻煩。事情是這樣的:為了保證結果的准確,瑞利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來分離氣體。一種是通過化學家們熟知的辦法,用氨氣來制氮,另一種是從普通空氣中,盡量地除去氧、氫、水蒸氣等別的氣體,這樣剩下的就應該是純氮氣了。然而瑞利卻苦惱地發現兩者的重量並不一致,後者要比前者重了千分之二。
雖然是一個小差別,但對於瑞利這樣的講究精確的科學家來說是不能容忍的。為了消除這個差別,他想盡了辦法,幾乎檢查了他所有的儀器,重復了幾十次實驗,但是這個千分之二的差別就是頑固地存在在那裡,隨著每一次測量反而更加精確起來。這個障礙使得瑞利幾乎要發瘋,在百般無奈下他寫信給另一位化學家拉姆塞(William Ramsay)求救。後者敏銳地指出,這個重量差可能是由於空氣里混有了一種不易察覺的重氣體而造成的。在兩者的共同努力下,氬氣(Ar)終於被發現了,並最終導致了整個惰性氣體族的發現,成為了元素周期表存在的一個主要證據。
另一個值得一談的實驗是1896年的貝克勒爾(Antoine Herni Becquerel)做出的。當時X射線剛被發現不久,人們對它的來由還不是很清楚。有人提出太陽光照射熒光物質能夠產生X射線,於是貝克勒爾對此展開了研究,他選了一種鈾的氧化物作為熒光物質,把它放在太陽下暴曬,結果發現它的確使黑紙中的底片感光了,於是他得出初步結論:陽光照射熒光物質的確能產生X射線。
但是,正當他要進一步研究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天氣轉陰,烏雲一連幾天遮蔽了太陽。貝克勒爾只好把他的全套實驗用具,包括底片和鈾鹽全部放進了保險箱里。然而到了第五天,天氣仍然沒有轉晴的趨勢,貝克勒爾忍不住了,決定把底片沖洗出來再說。鈾鹽曾受了一點微光的照射,不管如何在底片上應該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跡吧?
然而,在拿到照片時,貝克勒爾經歷了每個科學家都夢寐以求的那種又驚又喜的時刻。他的腦中一片暈眩:底片曝光得是如此徹底,上面的花紋是如此地清晰,甚至比強烈陽光下都要超出一百倍。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元素的放射性第一次被人們發現了,雖然是在一個戲劇性的場合下。貝克勒爾的驚奇,終究打開了通向原子內部的大門,使得人們很快就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04年12月我在湖南長沙師大附中演講的時候,有一個同學這樣問我:「現在講學習方法的書很多,到底哪個更有用呢?」我告訴他,其實很多學習方法形式不同,精神實質卻是相通的。如果你看了很多介紹學習方法的書,覺得都不錯,但不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那麼,不要猶豫,立即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學習中去,然後挑出效果最好的那一個。也許你會發現,所有的方法都不好,但這種嘗試仍然有用,因為它會啟發你創造出更有效更適合你的學習方法。這樣的突破雖然無法跟前文的那些劃時代的物理學變革相提並論,但你自己得到的好處可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養成了勇於嘗試的習慣,誰敢說下一次偉大的物理學突破不能由你取得呢?
四、用行動尋找狀態
有的同學經常以「狀態不好」作為偷懶的理由。他拿起一張試卷,草草的看了兩道題,覺得好像都不怎麼會,於是他告訴自己:「今天做題不在狀態,不如出去踢會兒球,等什麼時候有了狀態再做。」
如果這樣,你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狀態」,或者「狀態」總是在你不做題的時候來臨。上了考場,你會發現,幾乎每次都「狀態不好」,因為你已經讓「不在狀態」成為了一種習慣。而找到「狀態」的唯一辦法就是立刻行動。
一個野心勃勃卻沒有作品的「作家」說:「我有很多很多的好想法,但是我一直寫不出象樣的東西。寫作是一項很有創造性的工作,要有靈感才行,這樣才會提起精神去寫,才會有寫作的興趣和熱忱。」
說實在的,寫作的確需要創造力,但是另一個寫出暢銷書的作家,他的秘訣是什麼呢?
「我用『精神力量』。」他說:「我有許多東西必須按時交稿,因此無論如何不能等到有了靈感才去寫,那樣根本不行。一定要想辦法推動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靜下心來坐好,拿一支鉛筆亂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盡量放鬆,我的手先開始活動,用不了多久,我還沒注意到時,便已經文思泉湧了。」
行動本身會帶來狀態,不行動只會帶來恐懼。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有一位先賢曾經說道:「猶豫不決是魔鬼最喜愛的工作。」
要想「沒有狀態」的話,只需等待、拖延、推託就可以了。
有一次一個傘兵教練說:「跳傘本身真的很好玩,讓人難受的只是『等待跳傘』的一剎那。在跳傘的人各就各位時,我讓他們『盡快』度過這段時間。曾經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發生的事』而暈倒。如果不能鼓勵他跳第二次,他永遠當不成傘兵了。跳傘的人拖愈久愈害怕,就愈沒有信心。」
三年以來,我講課的場次上百場但每次開講之前,仍然會感到一定的緊張。演講的時間是早已確定的,我不能到了開講的時候以「狀態不好」而不講。所以,在每場演講之前,我都會講兩句笑話,首先是給聽眾振奮振奮精神,其次也是為了讓自己進入狀態。一旦我把這個笑話說完,我會變得非常輕松,後面的演講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你害怕上課回答問題嗎?馬上就舉手,你的恐懼便會一掃而光,萬一你仍舊拖拖拉拉,你會愈來愈不想回答了。你害怕去找老師問問題嗎?馬上就拿起一道題,到辦公室去問,你會發現這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如果你現在不能鼓起勇氣去提問,那麼你可能永遠都不會鼓起勇氣去了。
總之,我們不要對自己說:「我現在沒狀態。」或者「我對此缺乏信心。」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話,高考可不會專門挑你「有狀態」的那一天舉行,我們唯一的辦法是讓「有狀態」成為一種習慣,這就需要學會用行動找到狀態,用行動找回信心。
你想做一件事情而擔心做不好?那麼,現在就去做吧。
五、行動可以幫助你擺脫痛苦和壓力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心情的變化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命題的逆命題也同樣成立:一個人的行動可以影響他的心情。
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詹姆士這樣說道:「行動似乎跟著感覺走,其實行動與感覺是並存的,大多都以意志控制行動,也就能間接控制感覺。如果你不開心,那麼,能變成開心的唯一辦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並且裝作很開心的樣子說話以及行動。」
戴爾·卡耐基這樣評價詹姆士的這句話:
「這簡單的小魔法真的有效嗎?你自己去試試看吧!先在你的臉上堆起一個真正的微笑,放鬆肩膀,好好的深吸一口氣,再唱首歌。如果不會唱,就吹口哨,不會吹口哨的,就用哼的。很快的,你就會明白威廉·詹姆士的意思——如果你的行為散發的是快樂,就不可能在心理上保持憂郁。」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卡耐基又講了一個自己所親見的事例:
「 殷格樂先生因為發現了這個秘密而能活到今天。
殷格樂先生十年前得了猩紅熱,康復後,卻發現自己有腎臟炎。他遍訪各地名醫,偏方也都試過了,但卻醫不好他。不久,他又得了種並瑗症,他的血壓上升,他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他的血壓上升到二百一十四。當然情況很危急,他最好先安排後事。
他說:『我回家了,查了我的保險都還有效,我辦了告解,接著陷入消沉。我把每個人都弄得不痛快。我太太及全家一片愁雲慘霧,我自己也不能自拔。過了一個禮拜自怨自哀的日子,我對自己說:你簡直就是個傻瓜!你可能一年內都死不了。為什麼不讓眼前的日子過好點?
我放鬆肩膀,掛上微笑,作出一切正常的模樣。我得承認開始都是裝出來的——不過我一直強迫自己開心年,結果不但對我家人有益,更幫助了自己。
首先我發現,我開始覺得好些了——簡直像假裝的一樣好,情況越來越好,直到今天——過了我的死期好多個月——我不但開心、健康、活著,連血壓也下降了!我能確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一直讓『快死了』的想法環繞心中,醫生的預測一定不會錯的。相反的,我讓我得身體有機會自愈,完全是因為我得態度改變了。』」
在這個故事中,重病纏身的殷格樂先生本來是為了讓家人快樂才決定「假裝」快樂,但沒想到自己真的快樂起來,而這種樂觀的情緒又使自己身體變得健康,顯然,這個轉變的關鍵就是——「假裝」快樂。
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傷心難過的事情,我們首先應該以積極樂觀的事情去面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想開點」。但肯定有那麼一些事情是沒辦法想得開的,至少在短時間內讓自己想通是不可能的,只有感情完全麻木的人才會完全避免傷感。對於這種實在無法想通的傷心事,應該怎麼辦呢?立刻行動。也就是說讓自己忙碌起來,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等你忙完了手頭的事情之後再來想想,你會發現心中背上的情緒已經消退很多了。
不可放縱自己的感情。悲傷有的時候就有點象滾雪球,你越是不剋制,讓它順著山坡滾,它就越滾越大、越滾越快,最後你根本無法讓它停下來。
「工作是醫治悲傷的良葯。」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這樣寫道。在這部小說中,檢察官維爾福在女兒遇害以後,立即開始准備追述兇手:「看看我的書桌。我在這兩天兩夜裡面寫了很多東西。我寫滿了那些紙,已寫好了控告兇手貝尼代托的起訴狀。噢,工作!工作!工作是我的熱情,讓我愉快,讓我喜悅!工作減輕我的悲傷!」
在《基督山伯爵》中,維爾福屬於反面人物,在冷酷無情方面表現十分突出,但這個情節體現的道理是非常客觀的。實際上,英國19世紀著名史學家、文壇怪傑托馬斯·卡萊爾也曾經說過一句十分相似的話:
「工作是醫治人間一切病痛和疾苦的萬應良葯。」
工作,就意味著立刻行動。清華大學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當你郁悶的時候,去跑步吧;當你快樂的時候,去跑步吧;當你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去跑步吧。跑步能讓你精神煥發,跑步能讓你青春永駐,跑步能讓你知道你所擁有的力量。」
如果你感到痛苦,你不應該獨自憂傷,可以去跑跑步,也可以去找個好朋友吃一頓,也可以找出一本你平時很愛讀的書來讀一讀,或者你去告訴你媽媽今天的家務由你來做,總之讓自己保持忙碌,你就能很好的克服憂傷。記住,行動比思想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行動是醫治悲傷的良葯。
最後,關於立刻行動,請記住三句話:
當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後,立刻行動吧,因為它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當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的時候,立刻行動吧,因為它能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目標。
當你感到悲傷的時候,立刻行動吧,因為它能幫助你擺脫憂傷,重新振作。
㈥ 請問東莞東城世博的中影火山湖電影院3d效果好,還是星河城的博納好.........有用途,別說我
都一般般吧。沒什麼可比性,
萬江的IMAX就好多了
㈦ 東莞東城世博廣場中影火山湖電影院現在辦理會員卡多少錢
1、一次性充值500元可以辦理一張;2、會員卡手續費為50元,等於你交納的500元裡面有450元可以作為消費使用的;3、和火山湖影城的會員模式是一樣的,辦一張也確實方便很多,周六、周日票價可以便宜一半,由於周一至周五的票本身就是半價的,所以周一至周五等於只需要1/4的票價。
㈧ 東莞的萬達電影院和世博火影院. 哪間好
我個人認為萬達好,比較舒服,音響效果好,地方也比較大,還可以順便到樓下玩一下電動;火山湖那邊也不錯,要是晚上的話,我是一定不會去的。我住在兩家的中間位置,去萬達走環城,不用等什麼燈,去火山湖就要等燈。比較之下,我去萬達比較多
㈨ 在東莞哪個地方電影院正熱放你好李煥英
摘要 您好,在中影火山湖電影城(世博廣場店),中影南方國際影城(大朗店)都有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