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分賬
⑴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⑵ 電影院的一部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怎麼算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⑶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
⑷ 票房分賬是什麼
在中國票房分賬的基本原則是:首先,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並不一樣,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
⑸ 什麼叫票房分賬
票房分賬指的是電影的票房由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三方分成。
在中國票房分賬的基本原則是:
1.首先從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
2.剩下的票房一般按下述比例分成:影院+院線分賬57%,製片方+發行方分賬43%。
舉例:
票房100元的分賬:上交給國家5%,即5元,營業稅3.3% 即3.3元,之後剩餘91.7元,院線和影院分剩餘的53%,為52.3元,製作和發行分47%,為39.4。至於導演和主演是否有分賬取決於他們與製作方協商簽訂的合同。
拓展資料:
票房(Box Office)原意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一般直接用來衡量一部電影的熱播程度。
⑹ 電影票房是如何分賬的
應該明確的是,票房分賬討論的數字是拋開電影服務費的。
如一部影片上顯示累計票房為「10.5億元(包含服務費)」,分賬票房為「10億元」,這其中5000萬的差額便是電商服務費,而票房分賬則是在不包含服務費的這10億基礎上進行的。
一部票房10億的電影為例,首先需要向國家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5%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剩下的91.7%才是可以拿來分賬的可分賬票房(凈票房),也就是說一部10億票房的電影事實上可分賬的總票房為9.17億。
在可分賬票房中,中影數字還要抽取0-3%不等的發行代理費(如果影片在0.5億內收取3%,票房在0.5-3億內收取2%,票房在3-6億收取1%,票房在6億以上則不收費)。
⑺ 中國電影票房如何分賬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1、假如一部電影,2億投資,有10億票房,分成如下:
電影發展基金0.5億
營業稅0.33億
院線5-6億(主要看片子跟電影院怎麼分成的);
製作商和發行商分剩餘的3.17—4.17億(這些錢還要除去的宣傳費和製作成本,如果電影製作宣傳2億,那麼製作發行公司的利潤就是1-2億)
2、另外當製作發行方可以在後期受益再賺一筆,例如在電視頻道放映、網路直播以及製作光碟等。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⑻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分賬的
在電影市場中,製片方和影院方在分賬比例上的爭奪不僅體現在「偷票房」這種暗箱操作的手段上,雙方前不久還出現了正面交鋒。號稱「營銷一哥」的張偉平,單方面將《金陵十三釵》的最低票價由原來的35元提高到40元,同時將與院線分賬由原來的43%提高到45%,交鋒的結果以影院的完敗告終。對此,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我國的電影市場中,院線作為強勢方具有一定壟斷力量。就算有個別片方開始與影院「叫板」,強勢提高票房分賬比例,還是因為背後得到了幾大院線的支持。
北京市玄德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郭哲對此也表示贊同,「目前所有影片的上映環節基本上都把持在五大院線手中,除了新畫面、華誼、保利博納這種巨無霸類型的片方,一般片方是無法和院線相抗衡的」。
而對於「巨無霸」製片公司,院線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院線需要依靠這些製片方提供的"大片"幫其賺錢,如果片方不點頭答應給拷貝,院線就會受到很大損失。」郭哲向記者解釋,如果萬達院線擁有的1000塊熒幕都上不了某一部大片,意味著這些熒幕在一定程度上被空置,損失肯定會很大。
票房怎麼分?
院線成本也應考慮
一張票到底應該如何分賬的確是電影業界最為敏感的話題,這牽涉到各方的現實利益。製片和影院也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各界似乎都難以判斷利益應向哪方更為傾斜。不過,目前雙方都指著票房而活的尷尬處境的確也反映出了該市場仍處於建設不完善狀態的本質。
「片方收回投資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影院放映影片,資金回籠渠道相當單一。電影頻道CCTV6官方網站電影網副總經理梁龍飛向記者表示,雖然近年來很多影片叫好又叫座,但真正能收回的利潤只有1/3左右。」梁龍飛透露,就連票房和口碑都很好的《十月圍城》,也仍令出品方處於虧錢的狀態。
對此,天津北方電影集團副總裁方衛分析,目前演員的片酬、編劇的稿酬,還有攝制組運行的綜合費用等成本都在持續上升,這給製片方造成很大壓力。「片方對於成名的影星爭搶激烈,有些電影大腕的片酬被不斷推高,但就算這樣,片方也仍不敢輕易全部起用名氣不大的"潛力演員",擔心他們缺乏票房號召力,而這也是目前片方相當犯難的地方。此外,製片方也越來越體會到劇本的重要性,往往不惜擲下重金,花錢請高水平作家寫劇本、修改劇本。」
實際上,以院線方的角度來看,成本壓力並不小。梁龍飛認為,有的電影上線之後,雖然表面上看似能夠獲得很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影院在年終結算時就能發現,「高票房」也會出現收入難以維持成本開銷的局面。
對此方衛表示,影院成本主要來自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影院硬體改造費用,包括舊影院改造成新影城、單廳改造成多廳、建築裝修、聲學裝修等等;第二部分是電影放映系統的不斷增加和更新;第三部分是影院的日常運營經費,包括職工工資、日常開銷、促銷活動經費等等;最後則是租金,一般的影院都建在城市綜合體、商業繁華區內,在這類地區,多數院線在很多城市往往沒有房產,不得不租用業主的空間。
方衛說,目前我國院線在租用場地方面競爭激烈。每當一個城市建成一座購物中心後,不同院線就會迅速接踵而至,紛紛以提高租金的方式爭取該購物中心中的影院空間,產生「拍賣效應」。「不斷上漲的房產傭金壓力,使得影院在票房分賬上捨不得讓步。」方衛表示。
可以看的出到現在為止還電影票房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分賬,誰都不願意吃虧!
⑼ 電影票房投資者分紅是多少
個人投資電影能獲得多少分成呢?
以電影《戰狼2》為例累計票房是56.83億,分賬票房53.20億。而我們片方分賬是20.84億(片方所佔比列是39.25%)
假如你投資100萬《戰狼2》而《戰狼2》的製作成本是2億
個人所佔成本的比例= 個人投資款/製作成本=100萬/2億=0.005
個人所獲得的票房分賬=個人所佔成本比例x 片方分賬票房= 0.005x20.84億=0.1042億=10420000元
投資收益比=10420000/1000000元=10.24倍
所以個人投資100萬《戰狼2》盈利9420000元